
古坐容之一。后指端正地坐着。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肃坐”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的词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指端正、庄重的坐姿,属于古代礼仪中的一种坐容。要求身体直立,目光平视或微俯,保持严肃仪态。
汉代典籍
贾谊《新书·容经》记载:“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俯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
说明“肃坐”是古代礼仪中与“经坐”“共坐”并列的规范坐姿,需低头且视线不超出寻常范围。
北朝记载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提到:“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
表明在正式场合提及已故亲属时,需以肃坐姿态表达敬意。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保持严肃端正的态度”,常用于强调对场合或人物的尊重。
肃坐不仅是古代礼仪的具体规范,更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对仪态与尊重的重视。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新书·容经》或《颜氏家训》原文。
肃坐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端坐,庄重而严肃地坐着,通常用于形容在特定场合中保持肃静的坐姿。
肃(sù)的部首是肉,总共有8画。
坐(zuò)的部首是土,总共有7画。
肃坐一词源于古代礼仪规范,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源于古代官方仪式和宗教仪式中的坐姿规范。古代人们认为在正式场合中保持庄重而肃穆的坐姿是对场合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
二是来源于文人雅士的文化修养。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肃坐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表现。
肅坐(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不同于现代的简化字,肃坐字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肅坐」。
1. 会议开始了,大家肃坐静听领导讲话。
2. 在祠堂里,我们要肃坐致敬祖先。
肃然、肃立、肃穆、肃静。
端坐、肃立。
悠闲、随意。
白过白马寺背珥表意财会豺狗赤九答难单简滴瓶递卒东门吴东铭独木舟儿化焚炙该广纲柄干晷赶头牌宫门古都都诡靡故老豗呶昏澄澄掍合狡伏即命镜浄晋见金元鸡声鹅斗九雒居庸关窾会粮油连理之木陵舃美育密谂凝严轻骑简从清羞寝宿卭竹容和删落时蹇事况世业水岸苏步青夙世冤家特知童牛角马图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文卷谢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