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凝严的意思、凝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凝严的解释

(1).严肃恭敬。《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日者,谬得升降 承明 之闕,出入 金华 之殿,何甞不局影凝严,侧身扃禁者乎?” 吕延济 注:“凝,坚;严,敬也。”

(2).犹严寒。 宋 苏轼 《雄州白沟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制》:“远驰使节,来庆春朝,属岁律之凝严,涉道涂之修阻,宜颁宴衎,以劳勤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凝严(níng yán)是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语义组合及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字义分解

    • 凝:本义指液体凝结为固体(如《说文解字》"凝,水坚也"),引申为集中、专注、庄重的状态。
    • 严:原意为紧密、肃敬(如《礼记·祭义》"严威俨恪"),后衍生出庄重、肃穆、威严之意。

      二字组合后,核心语义为"庄重肃穆而不失威严",强调一种内敛的严肃气质。

  2. 词典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凝严"形容"神情或气氛凝重庄严",多用于描述人物神态、环境氛围或仪式场景的肃穆感。

    例:殿堂内气氛凝严,众人屏息静立。


二、文化内涵与使用语境

  1. 儒家礼制关联

    该词隐含儒家文化对"克己复礼"的推崇,如《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强调通过内在修养外显为庄重仪态,契合"凝严"的语义内核。

  2. 文学表现手法

    古典文学中常以"凝严"渲染场景的肃杀或神圣性。如描述祭祀仪式:"旌旗蔽日,钟鼓凝严"(仿《诗经·小雅》祭典描写),凸显仪轨的不可亵渎性。


三、现代应用与近义辨析

  1. 使用场景

    • 人物描写:面容凝严(如法官宣判时的神态)
    • 环境刻画:凝严的灵堂/法庭/古刹
    • 抽象表达:历史赋予的凝严感
  2. 近义词对比

    词汇 侧重点 情感色彩
    凝严 庄重+威严 中性偏崇高
    肃穆 安静+恭敬 纯粹敬畏
    凝重 沉重+严肃 可含悲怆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3.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
  4.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网络扩展解释

“凝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1.严肃恭敬

指神态或氛围庄重、肃穆,带有敬畏之意。
文献例证: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中提到“局影凝严”,吕延济注释为“凝,坚;严,敬也”,强调态度坚定且恭敬。

2.严寒

形容气候极其寒冷,多用于书面表达。
文献例证:
苏轼在《雄州白沟驿赐大辽贺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制》中用“岁律之凝严”描述冬季的酷寒。

使用特点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需根据语境区分具体含义,如描述人物状态多为“严肃恭敬”,而涉及自然气候则为“严寒”。

别人正在浏览...

白小摈绝骋光柽柳臣工淳洁道化刀鲚遁迈饿隶飞棋忿滀分委服职苟得国计民生鹤颈壶公龙回肠伤气浆酒霍肉角樽胫大于股蟨鼠克祚蒯剑快意旷拙滥杀两来丽富路迓漫反射梅花引没溺梦想颠倒麋聚鸣鸠叵罗七符六诏欺狂劝酬若有若无如醉方醒僧腊韶脑神不守舍失节寺丞贪花逃匿特胜投入望视晚期猥谈魏巍无气分闲牙磕小日脚萷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