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删去,刊落。《三国志·魏志·吴质传》“ 吴质 以文才为 文帝 所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新唐书·吕才传》:“帝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世益拘畏,命 才 与宿学老师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詔颁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予见 建阳 书坊中所刻诸书,节缩纸板,求其易售,诸书多被刊落,此书亦 建阳 书坊翻刻时删落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窃念録中之刊印时代及作者名字,此土新本,概已删落,则此虽止简目,当亦为留心小説史者所乐闻也。”
“删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详细解释:
“删落”指在文字或内容中删去、刊落(即删除冗余或无关部分),常用于描述文献修订、文本编辑等场景。例如古代文献整理时,常因篇幅或政治因素删减原文。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证或现代用法分析,可参考、4、5的文献来源。
删落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刀和良。刀是象征切割的工具,良************和良好的意思。删落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删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它的繁体字为「刪落」。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在略有不同,繁体字中的「刪」在现代汉字中被简化为「删」。同时,「落」这个字在繁体字中不变。
删落的意思是指删除或减少一些内容,使其不再完整或完整度减弱。这个词常用于表示修订文本、删节文章或减少材料等方面。删落还可以表示事物的倒落或失落。
1. 我不小心把这部分文字删落了。
2. 为了缩减篇幅,编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一些删落。
- 删改:指对文本进行删除和修改。
- 削减:指减少某物的数量或程度。
- 失落:指失去或遗失某物。
- 抛却:指舍弃某物或某种观念。
- 删除:指将某物从整体中去除。
- 删减:指删除或减少某物的部分。
- 添增:指增加、添加某事物的内容或数量。
- 增补: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补充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