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庸关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关隘,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地理位置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地处两山夹峙的深谷中,是连接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名称来源
“居庸”取自“徙居庸徒”,源于秦始皇修筑长城时迁居囚犯、士卒和民夫于此的典故。汉代正式定名“居庸关”,三国至唐代曾改称西关、纳款关、蓟门关等,明代恢复原名,并列为“京西四大名关”之一。
战略地位
居庸关是长城沿线最险要的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雄关”“天下九塞之一”之称。其地形险峻,“绝谷垒石,路才容轨”,可有效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尤其在明朝成为京师西北的最后防线。
防御体系
明代徐达、常遇春主持修建现存关城,包括城墙、敌楼、月城等设施,并与永宁城、怀来县形成掎角之势,构成纵深防御体系。
建筑特色
关城横跨翠屏山与金柜山,融合军事防御与生活功能,配套衙署、庙宇、儒学等设施,展现明代军事建筑的精湛技艺。
文化象征
居庸关不仅是军事要塞,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承载了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记忆,象征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
“居庸关”一词既指具体的关隘建筑,也引申为险要关口的代称。其名称、历史与功能共同构成“控扼咽喉、拱卫京畿”的文化意象,是中国古代军事史和建筑史的缩影。
居庸关,是指位于中国北京市延庆区境内的一座古代关隘,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关隘之一。关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关隘所在的位置在居庸之地,故称为居庸关。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关城周围有多处庙宇,有居庙堂之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居》:部首是贝,总笔画数为8。
《庸》:部首是广,总笔画数为7。
《关》:部首是关,总笔画数为6。
来源:居庸关始建于明朝,曾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军事防线,用以阻挡入侵者进入北京地区。关内有关陵、宝音佛寺等著名景点,至今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繁体字:居榮關。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暂无相关资料。
例句:
1. 居庸关是连接京城和北方的重要通道。
2. 我们一行人沿着居庸关的石阶向上攀登。
组词:居住、庸俗、关于、关隘。
近义词:怀柔关、崇礼关。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