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铭的意思、东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铭的解释

宋 代哲学家 张载 于其学堂东牖所书的铭言。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 横渠 学堂双牖,右书‘订顽’,左书‘砭愚’。 伊川 曰:‘是起争端’,改‘订顽’曰‘西铭’,‘砭愚’曰‘东铭’。”后因以泛指道学先生的箴言。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徐渊子词》:“ 竹隐 徐渊子 似道 ……初官为户曹。其长方以道学自高,每以轻脱目之。 渊子 积不能堪。适其长丁母忧去官, 渊子 赋《一翦梅》云:‘道学从来不则声,行也‘东铭’,坐也‘西铭’,爷娘死后更伶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铭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所著《正蒙·乾称篇》中的一篇哲学短文,与《西铭》并称,主要探讨儒家伦理与修身之道。该词由“东”与“铭”组合而成,“东”指方位,暗含“起始”“显明”之意;“铭”为文体名,用于规诫自省,合指以东方为象征的修身训言。

1.词语出处与背景

《东铭》出自张载晚年著作《正蒙》,后由其弟子编入《乾称篇》。张载作为关学创始人,主张“气本论”,强调道德实践。《东铭》与《西铭》分立两章,分别从微观言行与宏观伦理切入,构建儒家修养体系。

2.内容解析

《东铭》以“戏言出于思,戏动作于谋”开篇,强调日常言行的严谨性,主张“恶止于身”“过虽在人,如在己”,要求个体言行需符合礼义,避免轻率失范。其核心思想是“慎微”,即从细微处约束自身,实现道德完善。

3.哲学内涵

张载通过《东铭》提出“变化气质”的修养观,认为人需通过克己复礼,将自然气质转化为道德自觉。这一观点与《西铭》“民胞物与”的宇宙关怀形成互补,共同体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路径。

4.现代意义

《东铭》对言行责任的强调,在现代社会可引申为个人诚信与公共道德的培养依据。相关研究多见于中国哲学史著作,如中华书局版《张载集》及《宋明理学研究》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东铭”是宋代哲学家张载在其学堂东侧窗户上所书的铭言,原名为“砭愚”,后经程颐建议改为“东铭”,与“西铭”(原名“订顽”)并列,成为理学经典文献之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来源与背景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在学堂两侧窗户分别题写“订顽”(西牖)和“砭愚”(东牖),后程颐认为这两个名称可能引发争议,遂将其改为“西铭”和“东铭”。这一改动体现了理学对修身养性的重视,避免言辞过激。

  2. 内容与含义

    • “东铭”原为“砭愚”,意为“针砭愚昧”,强调通过自我反省与道德实践克服愚钝。
    • 与“西铭”的“订顽”(纠正顽劣)形成互补,共同阐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主张内外兼修。
  3. 后世影响
    南宋朱熹将《东铭》《西铭》收入《近思录》,使其成为理学重要文献。后世常以“东铭”泛指道学家的箴言或修身准则。

  4. 现代释义
    现代语境中,“东铭”一词多用于学术讨论,特指张载的这篇铭文,或引申为具有深刻道德训诫意义的文本。

注意:部分词典(如)将“东铭”解释为“纪念某人或事件的东方铭文”,这一用法在历史文献中较为罕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别人正在浏览...

拜叩保佑拔十得五边缘海不曾苍兕谄事称首城砦胆小怕事电线顿营皒皒方立封岳分列式干冰狗苟归市过从鹤汀洪润化光嚾噪拣精拣肥尖子生极駡纠曲罽绣君子之交淡若水口论坤乾卤楯罗衣旅游点门扣鸣蛇闹九垓女郎芹舍雀角鼠牙蹂踏嚅嚅三曹对案桑虫桑律善星市景顺可束薪饲养员笋蕨贴説抟力土地神晚兴无法箫铙歌孝衣裳亵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