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逗乐;取笑。 宋 陆游 《梅花》诗:“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清 赵翼 《题洪建侯梅花小照》诗:“如何孤山翁,衰丑强索笑。” 清 薛雪 《一瓢诗话》:“然其( 刘随州 )豪赡老成,则皆过之,得意处竟可与 少陵 索笑。” 姚锡钧 《似了公》诗:“顾我嬉春曾独住,输君索笑自无端。”
“索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主要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索取笑容
指通过某种方式(如幽默、逗趣)主动寻求他人一笑,带有取悦或互动的意味。例如陆游《梅花》诗中的“不愁索笑无多子”,即通过梅花之美引发观赏者的笑意。
取笑、逗乐
也可用于调侃或开玩笑的场景,如清代赵翼诗句“衰丑强索笑”,暗含自嘲或调侃之意。
诗词中的意境
古代文人常借“索笑”表达对自然或生活的幽默态度。例如陆游以梅花“索笑”暗喻高洁品格的感染力。
排解忧愁的引申
在成语“遣愁索笑”中,“索笑”指主动寻找快乐以缓解愁绪,强调积极应对困境的心态。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中的用法,可参考《陆游诗集》或《一瓢诗话》等文献。
《索笑》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思是请求或者寻找笑容。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渴望或者需要得到他人的微笑和欢乐。
《索笑》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竹”,表示与手和竹有关。它的总笔画数是9画。
《索笑》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用来描绘人物或者情景中表现出的向他人索取笑容的欲望。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那种活泼开朗的人不断地向他人索取笑容和欢乐。
《索笑》的繁体字为「索笑」,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索笑」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两个字的形状和现代简体字写法非常相似。
1. 她的微笑让人感到温暖,吸引了所有人的索笑。
2. 他通过幽默和笑容不断地索笑,为身边的人带来了快乐。
索笑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使用,形成新的词组,比如:
1. 索笑不得: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得到笑容。
2. 索笑一片:形容某人或者某地积极地寻找或追求微笑和欢乐。
近义词:笑靥、笑容、欢笑
反义词:悲伤、愁容、哭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