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弃,败坏。《旧唐书·德宗纪上》:“ 惟岳 隳坠父业,蔑弃国恩,縗絰之中,擅掌戎务。”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一有不称,则化机为之壅窒,庶事为之隳坠,其为害岂特一肢之病而已哉?”
隹坠(huī zhuì)是一个文言色彩浓厚的复合动词,由“隳”与“坠”两个语素构成,核心含义指毁坏、坠落、衰败或丧失。其具体释义及用法如下:
“隳” (huī)
本义为毁坏、坍塌。《说文解字》释为“败城阜曰隳”,即摧毁城墙土山。引申为废弃、破坏,如《过秦论》中“隳名城”即指毁坏坚固城池。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08页)。
“坠” (zhuì)
本义为从高处落下。《说文解字》称“坠,落也”。引申为丧失、衰亡,如《国语》中“社稷无陨,多矣”的“陨”通“坠”,表国家不灭亡已是万幸。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第1956页)。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用《汉语大词典》例):
“隳军实而长寇仇”,此处“隳”指毁弃战果,引申为自我毁灭。
来源:《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
柳宗元《答问》(引用《柳河东集》):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后人多以“形庞声宏而卒隳坠”总结此寓言,喻指虚有其表终致败亡。
来源:《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卷十六)。
现代汉语中“隳坠”极少单独使用,多见于学术论著、历史文献解读或文学创作中,用以表达:
隳坠(huī zhuì)
释义:毁坏坠落;衰败丧失。
引证:
- 《汉语大词典》:“隳,毁也;坠,落也。隳坠犹言毁落。”
- 《辞源》(修订本):“隳坠:毁坏,衰败。如‘功业隳坠’。”
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隳坠”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ī zhuì(),其核心含义指事物的摧毁、崩坏或废弃。以下是详细解析:
两字组合后,强调因外力破坏导致事物彻底瓦解(网页)。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用例或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查字典网站(网页)。
奥绝谤议驫驫水佛貍祠毙伤嬖童薄夜猜骇参玄车梯貙膢匆猝胆魄关山阻隔滚瓜儿圆核资节衷泂酌九葩老叔里弄灵姑銔领讲六腑陋敝貌似没头鬼牡菣女公子攀例偏稗千般箧牍权纲蛐蛇日南至撒訫伤创蛇弓诗集识空便鸘裘书空咄咄疏亮丝镛宿谋踏跶讨诛他室田妇天资卓越条处挑牙虫停市五子县公主乡司熙冰新定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