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逗樂;取笑。 宋 陸遊 《梅花》詩:“不愁索笑無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 清 趙翼 《題洪建侯梅花小照》詩:“如何孤山翁,衰丑強索笑。” 清 薛雪 《一瓢詩話》:“然其( 劉隨州 )豪贍老成,則皆過之,得意處竟可與 少陵 索笑。” 姚錫鈞 《似了公》詩:“顧我嬉春曾獨住,輸君索笑自無端。”
“索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索取笑容
指通過某種方式(如幽默、逗趣)主動尋求他人一笑,帶有取悅或互動的意味。例如陸遊《梅花》詩中的“不愁索笑無多子”,即通過梅花之美引發觀賞者的笑意。
取笑、逗樂
也可用于調侃或開玩笑的場景,如清代趙翼詩句“衰丑強索笑”,暗含自嘲或調侃之意。
詩詞中的意境
古代文人常借“索笑”表達對自然或生活的幽默态度。例如陸遊以梅花“索笑”暗喻高潔品格的感染力。
排解憂愁的引申
在成語“遣愁索笑”中,“索笑”指主動尋找快樂以緩解愁緒,強調積極應對困境的心态。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陸遊詩集》或《一瓢詩話》等文獻。
《索笑》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請求或者尋找笑容。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渴望或者需要得到他人的微笑和歡樂。
《索笑》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竹”,表示與手和竹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索笑》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被用來描繪人物或者情景中表現出的向他人索取笑容的欲望。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經常被用來形容那種活潑開朗的人不斷地向他人索取笑容和歡樂。
《索笑》的繁體字為「索笑」,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索笑」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兩個字的形狀和現代簡體字寫法非常相似。
1. 她的微笑讓人感到溫暖,吸引了所有人的索笑。
2. 他通過幽默和笑容不斷地索笑,為身邊的人帶來了快樂。
索笑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組,比如:
1. 索笑不得:形容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得到笑容。
2. 索笑一片:形容某人或者某地積極地尋找或追求微笑和歡樂。
近義詞:笑靥、笑容、歡笑
反義詞:悲傷、愁容、哭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