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龛的意思、石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龛的解释

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龕木主存焉。”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造丈八夹紵金薄像疏》:“明镜石龕,独徘徊於留影。” 唐 戴叔伦 《游少陵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次歷 阿墩族 ,经 马騣山 望乡岭 ,岭上石龕有 李陵 题字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龛(shí kān)指人工开凿或雕琢的石室、石窟,特指用于供奉神像、佛像或存放灵骨的小型石造佛龛或神龛。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素:

  1. 材质与形态

    由天然岩石开凿(如石窟)或石材砌筑而成的小型宗教建筑,形态多为窟窿状或盒状结构,常见于山崖、寺庙或墓室。该词源于“龛”的本义,《说文解字》释“龛”为“龙貌”,后引申为供奉神佛的橱柜或石室。

  2. 宗教功能

    主要作为佛教、道教信仰的载体,用于安置佛像、神像或舍利。例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中的佛龛群,或民间墓地镶嵌于墓碑的石龛(存放骨灰盒)。唐代诗人王维《过香积寺》中“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即描绘山寺石龛的禅意场景。

  3. 文化演变

    早期石龛多与石窟寺艺术结合(如北魏至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后期逐渐简化成独立的小型壁龛。其形制受印度“支提窟”影响,本土化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佛龛样式,兼具宗教性与艺术性。

  4. 现代延伸

    在考古与建筑领域,“石龛”也泛指仿石窟结构的石造神龛,例如宗祠、陵园中的壁龛式祭祀空间。


权威参考来源(因未搜索到相关网页,以下来源基于权威词典与文献归纳):

网络扩展解释

“石龛”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供奉神佛或祖先牌位的小型石制阁龛,常见于佛教寺庙或传统祭祀场所。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石龛(shí kān)指用石头雕刻或建造的龛状结构,主要用于供奉神像、佛像或祖先神主牌位。其特点是体积较小、形态庄重,常带有宗教或祭祀属性。

二、结构与用途

  1. 材质与形态:由石材雕刻而成,形态多为方形或拱形小阁,表面常雕刻莲花、云纹等佛教符号。
  2. 宗教功能:佛教寺庙中用于安放佛像,民间也用于祭祀祖先,如《水经注》记载的“石养父母”龛。

三、文献记载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

四、实际应用示例

五、延伸关联

在佛教文化中,石龛不仅是实物,还被引申为尊贵象征,如提到可能衍生出比喻“有才学的人被推崇”的用法。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建筑形制资料,可参考《水经注》《宋史·外国传》等古籍,或查字典网的权威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尔兰岛媕陋奥林匹克运动会白衣公卿藏头诗阐衍称功颂德伧劣从军登科第调谇地险放疗反音番皂菲履富国攻破古钗脚黄花脂简辰家生婢禁闭室井牧聚光矩券考限科出愧屈辣乎乎劳动资料辽东隺灵桃灵芜露脸伦肤洛阳苑满腔热枕旗开马到戎具乳下撒刁擅步十方世界师父手杻率性书癖庶尤饲秣饕殄铜臭熏天痛悔通款同声团量拖堂五道相君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