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底的意思、方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底的解释

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门 田客 持詔记,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颜师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 李贤 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学 江 南,舁以肩舆,从两驴,载衣裳一箱,五经子史两方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底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本义

指器物底部呈方形的形制特征。该释义源于古代器物(如箱、筐、鼎等)的物理形态描述,强调几何结构的方正性。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器物底部为方形”,突显其与“圆底”的形态对立。

二、引申义

  1. 文化象征

    方底器物(如方底竹筐)在古代礼仪中象征庄重与秩序。《礼记·曲礼》有“方曰筐,圆曰筥”的记载,说明方底容器常用于正式场合,体现礼制规范。

  2. 语言搭配

    固定搭配“方底圆盖”比喻事物不相契合或矛盾对立。源自《楚辞·卜居》“方枘圆凿”的意象,后演化为成语,强调不可调差异。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礼记译注》(中华书局)
  3. 《成语源流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方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盛书简的方形底袋子

“方底”最初指古代用于存放书简的袋子,因其底部呈方形而得名。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1. 《汉书·外戚传》记载:“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绨方底”,颜师古注释其为“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算袋)”。
  2.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提到“作飞书,封以方底”,李贤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这类袋子多用厚丝织物制成,颜色如绿绨(绿色厚绸),具有实用与象征意义。

二、引申义:基础稳固的比喻

部分词典(如)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根基牢固”,类似“基础如方形般稳固”。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对词义的扩展解读。

补充说明

建议在学术或文献场景中,以“盛书袋”的本义为主;日常交流中若用其引申义,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事大吉傍及板花背臣兵储逋峭不以为意长夜饮孱羸痴人说梦充吏创造社醇听慈鸦邨鷄厝施带擕低偎硐产防风林饭山凤枭同巢纷结服妖共张怪憾姑布贵地过盐暵赫嚎嚷喝雉回佣燋然甲乙膏鸠车竹马句文锦勒抑零敲碎打六属铠盲人把烛谋约平浮倩女离魂前喆轻冰亲接诠简羣黎曲沼日平度瑞日神煞食葛收叙水递夫思想性铜斗儿家门乌衣巷嚣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