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底的意思、方底的详细解释
方底的解释
盛书简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中黄门 田客 持詔记,盛緑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颜师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光武 崩,大行在前殿, 荆 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 李贤 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田山薑 ﹞比督学 江 南,舁以肩舆,从两驴,载衣裳一箱,五经子史两方底。”
词语分解
- 方的解释 方 ā 四个角都是暗乃谋咝位蛄雒娑际侵苯撬谋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阶印保!邸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区,地域:地方。
- 底的解释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底事伤
网络扩展解释
“方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盛书简的方形底袋子
“方底”最初指古代用于存放书简的袋子,因其底部呈方形而得名。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 《汉书·外戚传》记载:“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绨方底”,颜师古注释其为“盛书囊,形若今之算幐(算袋)”。
-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提到“作飞书,封以方底”,李贤注:“方底囊,所以盛书也”。这类袋子多用厚丝织物制成,颜色如绿绨(绿色厚绸),具有实用与象征意义。
二、引申义:基础稳固的比喻
部分词典(如)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根基牢固”,类似“基础如方形般稳固”。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现代对词义的扩展解读。
补充说明
- 相关成语:另有“方底圆盖”一词(见于),字面指“方底配圆盖”,喻事物不协调,但此说法来源存疑,权威性较低。
- 使用场景:若引用“基础稳固”的比喻义,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优先使用更常见的成语(如“固若金汤”)。
建议在学术或文献场景中,以“盛书袋”的本义为主;日常交流中若用其引申义,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方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方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底部呈方形。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方字旁,右边是底字底。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方底的部首是方字旁,它属于左边部首;底字底不属于任何部首。方底总共有6个笔画。
来源:
方底这个词来源于汉字的形象,形状底部呈方形的物体,因此称为方底。
繁体:
方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没有区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方底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基本相同,只是书写风格有所不同。在古代的碑文或书法作品中,方底的形状可能会稍有差异。
例句:
1. 这个盒子的底部设计为方底,更加稳固。
2. 鞋子的鞋底是方底的,可以防滑。
组词:
方底可以组成一些词语,如方底形、方底图等。
近义词:
方底的近义词是方形底。
反义词:
方底的反义词是非方底,即不呈方形的底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