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门四学士的意思、苏门四学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门四学士的解释

亦称“ 苏门四友 ”。亦称“ 苏门四子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俱游 苏軾 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清 陈维崧 《朝中措·客中杂忆》词:“却忆 苏 门四友,曾经日给龙团。”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苏门四学士》:“ 黄鲁直 、 秦少游 、 张文潜 、 晁无咎 称 苏 门四学士。”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苏 门四子,更无论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概念,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门下四位杰出弟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的合称。此称谓源于《宋史·黄庭坚传》记载:“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具体释义与文学地位

  1.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其诗风强调“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代表作《寄黄几复》以奇崛瘦硬著称,与苏轼并称“苏黄”。其书法亦位列“宋四家”。

  2.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婉约词派代表。词作情感细腻,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千古绝唱。苏轼评其“有屈、宋之才”。

  3. 晁补之(1053-1110)

    字无咎,工于诗文词赋,尤擅古文。其《新城游北山记》以雄健笔力写景,被《宋史》称“文章温润典缛,凌丽奇卓”。

  4.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诗风平易舒坦,关注民生。代表作《劳歌》反映社会疾苦,南宋陆游赞其“自有一种风味”。

历史渊源

四人均因苏轼荐举入仕,文学主张受苏轼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元代脱脱《宋史》评:“黄、秦、晁、张皆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此群体代表了北宋中后期文学创作的高峰,对后世诗词、散文发展影响深远。

网络扩展解释

“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时期四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他们因受苏轼(号东坡)的赏识和指导而闻名,虽文学风格各异,但均以才华著称,并成为苏轼文学圈的核心成员。

具体解释:

  1. 背景与由来
    四人因拜入苏轼门下学习或受其提携而得名。苏轼最早将他们并称,并在《答李昭玘书》中明确提到四人的才华。他们虽未形成统一流派,但各自成就斐然,反映了北宋文坛的多样性。

  2. 成员特点与成就

    • 黄庭坚(字鲁直):
      江西诗派开山鼻祖,诗风奇崛,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亦独树一帜,位列“宋四家”。
    • 秦观(字少游):
      婉约派词宗,以《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名句传世。
    • 晁补之(字无咎):
      多才多艺,涉猎诗词、散文、史学,与张耒并称“晁张”。
    • 张耒(字文潜):
      以散文见长,文风质朴,关注现实生活。
  3. 与苏轼的关系
    四人虽受苏轼影响,但并未局限于其风格。苏轼对他们的提携包括荐拔官职、文学指导等,如《宋史》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历史评价,可参考相关文学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段叭儿襃答暴雨熚熚烞烞弊亏不识面朝阶冲锋陷锐川涂绰趣祷禳琱槃斗美夸丽顿肃发髲反腐倡廉飞控讽啸伏听功伐共用电子对官材鬼机灵贵溢划指教坛惊眠纠率军婚库房了愿莲子花理兵幔子巧黠乞儿相青楼楚馆清玄屈致软蛋身工时隽受胎説听殊骛四不拗六松扃所亲摊鸡子铁林挺擢铜兽符兔齧雾扃无劳厢白旗祥变萧曹避席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