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暗中探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伏於隐处,听军虚实。”
(2).谓俯伏听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3).谓恭顺地听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二人拜而起,狼狈而行。既归,如命,不解其意,但伏听之。过数日,相传罪人已得,伏诛讫。夫妻相庆。”
“伏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暗中探听
指隐蔽行动以获取信息,常见于军事或侦查场景。
例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指埋伏在隐蔽处刺探军情的士兵。
俯伏听命
表示完全服从,常用于臣子对君主的效忠语境。
例证:晋代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北面称臣,伏听告策”,体现臣服姿态。
恭顺听从
强调态度上的顺从,多用于人际或社会关系。
例证:清代蒲松龄作品中描述“伏听”为恭谨接受指令的状态。
“伏听”亦指唐宋墓葬中的一种陶俑,造型为俯身贴地做倾听状,属厌胜性质的神煞明器,用于镇墓驱邪。《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其存在,表明从天子到平民墓葬均有使用。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释义,避免单一化理解。
伏听(fú tīng)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专注聆听的状态,通常指人静候、侧耳倾听的样子。当我们感兴趣或者在关注某件事情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伏听的状态,用心聆听周围的声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伏听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人(亻)和耳(耳)。其中,人部表示人类,耳部表示耳朵。伏听的两个字分别由6画和7画构成。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伏听是汉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其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古代的文字发展过程中,伏听的写法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在繁体字中,伏听的写法与简化字相比稍有不同。古时候的汉字写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演变,形成了现代所使用的汉字书写系统。
例句1. 他伏听着小鸟的歌声,心情瞬间宁静下来。
2. 她静静地伏听着大海的呼吸,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伏案(专心致志地工作);伏地(趴在地上)。
近义词:倾听、聆听、专注听。
反义词:忽视、杜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