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听的意思、伏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听的解释

(1).谓暗中探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斩轻鋭之卒,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执讯获丑。”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伏於隐处,听军虚实。”

(2).谓俯伏听命。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3).谓恭顺地听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钟生》:“二人拜而起,狼狈而行。既归,如命,不解其意,但伏听之。过数日,相传罪人已得,伏诛讫。夫妻相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主要可从字面拆解和古代文献用例中理解,具体释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伏":指俯身、趴下,引申为隐藏、潜伏的状态。
  2. "听":指用耳朵接收声音,即聆听。
  3. 合成义:指俯身贴近地面或物体进行窃听的动作,强调隐蔽状态下获取信息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军事侦察或情报刺探场景。

二、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

  1. 军事监听装置:
    • 指古代城墙防御体系中,埋设于地下的陶瓮或空心竹筒,用于侦测敌军挖掘地道的声音。士兵通过伏身贴耳其上监听动静,称为"伏听"或"地听"。明代军事著作《武备志·卷一百十二》 详细记载此法:"择聪耳军,伏枕瓮于地……谓之伏听。"(来源:《武备志》)
    • 此类装置在《墨子·备穴》中已有雏形,后世发展为重要城防手段。

三、引申与关联词汇

四、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现代汉语中,"伏听"作为独立词汇已罕见,但其含义融入"窃听""监听"等词中。古建筑或军事史研究领域仍保留该术语,用于描述传统城防技术。


参考来源依据:

  1. 《武备志》(明代茅元仪编纂)卷一百十二载军事监听技术。
  2. 《洴澼百金方》(清代袁宫桂辑)卷四详述城防设施。
  3. 《墨子·备穴》记载早期地道战防御手段。
  4.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伏听"词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伏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暗中探听
    指隐蔽行动以获取信息,常见于军事或侦查场景。
    例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捕伏听者三千七十一级”,指埋伏在隐蔽处刺探军情的士兵。

  2. 俯伏听命
    表示完全服从,常用于臣子对君主的效忠语境。
    例证:晋代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北面称臣,伏听告策”,体现臣服姿态。

  3. 恭顺听从
    强调态度上的顺从,多用于人际或社会关系。
    例证:清代蒲松龄作品中描述“伏听”为恭谨接受指令的状态。

二、考古学延伸含义

“伏听”亦指唐宋墓葬中的一种陶俑,造型为俯身贴地做倾听状,属厌胜性质的神煞明器,用于镇墓驱邪。《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其存在,表明从天子到平民墓葬均有使用。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释义,避免单一化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安劝阿戎百娇白枣薄室傪酢漕卒差补昌濮谗言赤剥楮衲聪明睿知邓穴冬花挏马耑啓鹅包峨弁方直翻悔蜚鸿佛经敷广敷述高揖功德圆满共权国朝海隝洪炉燎发槐花花甲讙哗活活九军掘笔局署捆心列真灵俗龙团凤饼清绝清身洁己乞纽忽浓劬劬然明洒利撒诈捣虚缮人善赏深玄倏忽之间条件反射蝭跂团头聚面豚豚五大夫城象寄小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