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率的意思、纠率的详细解释
纠率的解释
纠集统率。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霸》:“或曰霸者把也,駮也,言把持天下政令,纠率同盟也。”《南史·祖皓传》:“纠率义勇,立可得二三百人。” 宋 赵鼎 《建炎笔录·丙辰九月七日》:“ 解隆 , 安邑 人。敌犯 河 , 解隆 与其兄纠率乡民,屡与敌战。”
词语分解
- 纠的解释 纠 (糾) ū 缠绕:纠缠。纠纷。 矫正:纠偏。纠正。 集合(含贬义):纠合。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率的解释 率 à 带领:率领。统率。率队。率先(带头)。率兽食人(喻暴君残害人民)。 轻易地,不细想,不慎重:轻率。草率。率尔。率尔操觚(“觚”,供写书用的木简;意思是轻易地下笔作文)。 爽直坦白:直率。坦率。
网络扩展解释
“纠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纠集并统率,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组织、领导群体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
指通过聚集人员(如士兵、义勇等)并对其进行统率管理,常见于军事或集体行动场景。例如《南史·祖皓传》提到“纠率义勇,立可得二三百人”,即通过组织并领导义勇之士形成战斗力。
-
词源与结构
- 纠:本义为“集结、聚合”,如“纠合”;
- 率:此处为“统率、带领”之意。
二者结合形成并列结构的动词短语,强调“聚集”与“领导”的双重动作。
二、文献用例
-
历史典籍中的运用
- 汉代应劭《风俗通·皇霸·五霸》提到“纠率同盟”,指霸主通过统率联盟维护政令;
- 宋代赵鼎《建炎笔录》记载“纠率乡民”抗击外敌,体现其组织民众的语境。
-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鸠率(同“纠率”,见于沪江词典)、统率、召集;
- 反义词:解散、分散。
三、常见误读辨析
部分解释(如)提到“纠正错误”,这一说法缺乏文献支持。从历史用例看,“纠”在此语境中应为“纠集”而非“纠正”,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扩展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历史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纠率(jiūshuài)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纠率指的是纠集和统率,通常用于描述统领战事、指挥军队的将领或队伍的领导者。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纠:纟纟纟纟
率:王玉玉幺丶乃
来源:
《说文解字》中有关于“纠率”的解释,用以描述将帅、主帅的意思。
繁体:
纠率这个词的繁体写法与简体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写法中,“纠”字在金文和隶书中常见,形状类似于今天的“糸”,表示纠缠的意思。而“率”字则在古代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化成现代的形状。
例句:
他是这支队伍的纠率,为大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组词:
纠缠、纠纷、统率、指挥
近义词:
领导、指挥、统御
反义词:
从属、被指挥、部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