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的意思、四真的详细解释
四真的解释
(1).四位真人。指 庄子 ( 南华真人 )、 文子 ( 通玄真人 )、 列子 (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 洞灵真人 )。
(2).指 宋 嘉祐 时有声望的四个大臣。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嘉祐四真》:“ 嘉祐 中 富韩公 为宰相, 欧阳公 在翰林, 包孝肃公 为御史中丞, 胡翼之 侍讲在太学,皆极天下之望。一时士大夫相语曰:‘ 富公 真宰相, 欧阳永叔 真翰林学士, 包老 真中丞, 胡公 真先生。’遂有四真之目。”
词语分解
-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
- 真的解释 真 ē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清楚,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本性,本原:纯真。天真。 人的
专业解析
"四真"在汉语中属于较为专业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可指以下两方面:
一、 指道家修炼中达到极高境界的四位真人(核心含义)
- 释义: "四真"特指道教传说中的四位得道真人,他们代表了修道者所能达到的至高境界或成就。这四位真人通常指:
- 庄子: 被尊为南华真人。
- 列子: 被尊为冲虚真人。
- 文子: 被尊为通玄真人。
- 庚桑子(或作亢仓子): 被尊为洞灵真人。
- 来源依据: 此释义源于道教典籍和历史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诏封庄子、列子、文子、庚桑子(亢仓子)分别为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合称"四真人"或"四真"。此说在道教史和古籍研究中被广泛认可。
- 参考来源: 《旧唐书·礼仪志》、《唐会要》、道教神仙谱系研究文献(如《中国道教史》、《道教神仙信仰》等)。
- 用法: 常用于道教文化、哲学思想史、古籍研究等领域,指代这四位被神化的道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的境界。例如:"道家尊崇'四真',奉为圭臬。"
二、 泛指四种真理、真谛或真实(引申含义)
- 释义: "四真"亦可抽象地理解为四种根本的真理、真实不虚的道理或本质。此含义较为宽泛,需结合具体语境确定所指的四种具体内容。
- 来源依据: 此释义是"四"(表示数量)与"真"(真实、真理)组合而成的字面意义引申。在不同领域或文本中,可能指代不同的四种"真",例如:
- 在佛教哲学中,可能指"四圣谛"(苦、集、灭、道)。
- 在认识论中,可能指某种分类下的四种真实。
- 在文学或日常语言中,可能指作者或说话者认为至关重要的四种真实情况或道理。
- 用法: 此用法相对少见且语境依赖性强。例如:"他历经沧桑,终悟人生'四真'。"
"四真"最核心、最权威的含义是指道教尊奉的庄子(南华真人)、列子(冲虚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这四位真人。其次,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泛指词组,表示四种真理或真实,但后者的具体所指需依据上下文确定。在学术和文化讨论中提及"四真",通常指前者。
网络扩展解释
“四真”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释义,具体如下:
一、指四位道教真人
这四位真人分别是:
- 庄子(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思想见于《庄子》。
- 文子(通玄真人):相传为老子弟子,著有《文子》,融合儒道思想。
- 列子(冲虚真人):战国思想家,主张虚静无为,代表作为《列子》。
- 庚桑子(洞灵真人):老子门生,其思想记录于《庚桑子》。
二、指宋代四位名臣
北宋嘉祐年间,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被并称“四真”:
- 富弼(富韩公):时任宰相,以治国才能著称。
- 欧阳修(欧阳永叔):翰林学士,文坛领袖,推动古文运动。
- 包拯(包孝肃公):御史中丞,以清廉刚正闻名。
- 胡瑗(胡翼之):太学侍讲,教育家,提倡“明体达用”。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四真”可形容人言行真实、品质高尚(如),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义,传统文献中更侧重前两类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洪迈《容斋五笔·嘉祐四真》。
别人正在浏览...
边线镈器唱叫迟徊臭美储寀攒蹄德隅吊拷绷扒雕俗斗蛩鹅毛脡凤史服日灌畅寒牎会典浑沦虎跃龙腾交纳鯨波金枝玉叶机钤旧情酒水绝品隽彦科处趷落袴具肋条帘旌廉物拢岸緑简卖力气駡駡括括麪店鸣橹摩敦蜺雾翩眇奇伟契约拳曲全用羣仆入官晒席山趺汤汤儿时晌殊族贪侈题头投寄脱捐违养象德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