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邮寄出。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 居易 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偶然看到 德国 书店的目录上有这幅《牺牲》,便将它投寄给《北斗》了,算是我的无言的纪念。” 孙犁 《秀露集·通讯文要》:“不论毛笔钢笔,把稿件抄写清楚,然后投寄。”
“投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邮寄方式送出物品或信件。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基本释义
“投寄”指将信件、包裹等物品交付邮政系统寄送,强调“投递”与“寄出”的双重动作。例如:需在周三前投寄文件以确保按时送达。
历史出处与用法
该词可追溯至唐代,如元稹在《上令狐相公诗启》中提到白居易以律诗“投寄”友人;鲁迅也曾用此词描述向《北斗》杂志寄送画作的行为。近代作家孙犁则强调“稿件需抄写清楚后再投寄”,体现对邮寄规范的重视。
实际应用场景
语言翻译
英语中译为“to send by post”,法语为“envoyer par la poste”。
注意事项:投寄行为需遵守邮政法规,确保内容合法,并注意时间节点以保证时效性。
《投寄》是一个动词词组,意思是将信件、包裹等物品寄送给收件人。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将邮件投入邮筒或快递员接收包裹并发往目的地的行为。
《投寄》这个词的部首是手(扌)和土(土),部首的顺序为手在上,土在下。根据康熙字典,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投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在写信时常常使用一种称为“文简”的信纸。为了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人们会将其捆绑起来,然后投掷或放入指定地点,等待邮递员或他人来取。因此,“投寄”一词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行为。
《投寄》的繁体写法为「投遞」。
古代汉字在形状上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投寄》这个词在古时的写法为「投寺」,其中“寺”字并非指宗教寺庙,而是指当时邮递站、*********等地点。古代人在信件上写下地址后,将其投入寺庙或指定的地方,等待传递。
1. 我今天要去邮局投寄一封信。
2. 请将这个包裹投寄至下一个城市。
投递、投寄、邮寄、速递
邮寄、寄送
接收、收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