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会典的意思、会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会典的解释

[a compilation of State regulations] 记录古代官府更迭、政务要闻的典籍

《唐会典》

详细解释

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源出于《周官》(《周礼》), 唐 有《唐六典》。 明 清 改称“会典”。《好逑传》第十六回:“ 铁中玉 道:‘老公公不看见《会典》上有一款:外臣不许与内臣交结。交结且不可,何况联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恭稽《会典》,八旗驻防之兵,有游牧部落,有打牲部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会典”是中国古代官方编纂的政书类典籍,主要用于系统记录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及职官体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性质
    会典是以职官为纲的断代式政书,主要记载中央与地方官职的沿革、法令制度及行政规范。其名称始于明代,意为“典章会要”,强调对长期施行的国家制度的汇编。

  2. 起源与发展
    会典的编纂传统可追溯至《周礼》,唐代《唐六典》是其雏形,但正式以“会典”命名始于明代《明会典》,清代沿袭此名。现存完整会典包括《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四部。

  3. 与会要的区别

    • 会典:以官职分类,侧重机构职能与制度沿革,内容更具系统性。
    • 会要:按事件分类,侧重法令条文与具体案例,较少涉及历史背景。
  4. 代表作品

    • 《唐六典》:唐代官制总汇,奠定会典体例基础。
    • 《明会典》:首部以“会典”命名的典籍,详载明代行政制度。
    • 《清会典》:体例最完备,包含“会典”“则例”“事例”多层次内容。
  5. 功能与影响
    会典具有法律效力,是官员行政的重要依据,如清代《会典》规定“外臣不许与内臣交结”。其编纂体现了古代中国“经世致用”的政治理念,对研究古代职官制度具有核心史料价值。

补充说明:部分文献如《元典章》虽未以“会典”命名,但因性质相似也被归入此类。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会典》的意思

《会典》这个词在汉语中既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一种记载法律、政令等的法典书籍。作为动词时,它表示召开会议或集会。

拆分部首和笔画

《会典》的拆分部首为“云”和“典”,部首“云”代表云彩,部首“典”代表法律、规定等。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它的笔画数为14画。

来源和繁体

《会典》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它的繁体字为「會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一些不同。《会典》在古时候的写法略有差异,可以写作「朞典」。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字的演变,现在我们使用的写法是「会典」。

例句

1. 这本《会典》是当时的法律规定的总结和记录。

2. 傍晚时分,他们聚集在广场上会典,商讨着新的计划。

组词

会议、典籍、法典、典章、典故

近义词

法规、法令、律例、章程、规定

反义词

不规范、不守纪、不遵循、不遵守、违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