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章。旧时道士祈天时用青藤纸所写的表文。 唐 韦应物 《清都观答幼遐》诗:“粲然顾我笑,緑简发新章。” 宋 刘克庄 《紫泽观》诗:“祭星緑简亲书字,避客青衣密揜关。”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四折:“老奴感老相公视如己子……只是俺已登名緑简,落籍黄尘,要留也留不得了。”
緑简,古汉语词汇,原指绿色竹简,后引申为典籍、文书的代称。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形结构与本义 「緑」为「绿」的异体字,许慎《说文解字》释:「帛青黄色也」,本指丝织品的青黄色。「简」从竹,《说文》称:「牒也」,指用于书写的狭长竹片。二字组合特指经过特殊染制或自然呈绿色的竹简,如《汉书·艺文志》载「书用緑简」,可见其作为早期书写载体的功用。
二、引申义项
三、文化意象 其绿色特征在文学创作中形成特殊意象,如王勃《乾元殿颂》「緑简凝霜」,既写实物又喻文献传承之庄重。考古发现如敦煌遗书中的染色简牍,佐证了古代文献处理工艺。
“緑简”是古代道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特殊文书,具体解释如下:
“緑简”即“绿章”,指道士在祈天仪式中用青藤纸书写的表文()。其名称来源于书写材料的颜色和载体:
该词在历代诗文中有明确记载:
存在两种常见读音:
建议采用现代标准读音lǜ jiǎn。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道教典籍相关注释。
保右北司崩溜变速运动变争表面化鮊鲜钗梁陈公博赤豆刍稾春温处中泚笔邨酒褡裆弹疽对审敦乐仿依封墓丰屋之戒割治寡嫂诡谲寒浦含辛如苦缓降鹄鸾假告家伙京关警号惊骚禁虐谨强蟿螽蠲汰蓝衫贸易额秘乐庖廪陪鬭喷头屏祗普济羣生青筠权概揉和三珠符身善殊节梳帚天君土库曼人僞传雾光乌纱帽小谈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