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中的仙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仙树: 祁连山 上有仙树实,行旅得之止饥渴;一名四味木,其实如枣。以竹刀剖则甘,铁刀剖则苦,木刀剖则酸,芦刀剖则辛。”
“四味木”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树,其名称和特性主要记载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木篇》。以下是详细解释:
四味木最早见于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祁连山上有一种仙树,果实可解行旅之人的饥渴,因味道随刀具材质变化而得名。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通过奇幻想象赋予自然物特殊功能的思维方式。
作为仙树,四味木象征古人追求超自然力量与对自然的浪漫化想象,其“四味”特性也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数字象征(如四象、四季)。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或文化研究领域,作为分析古代神话意象的案例,例如探讨《酉阳杂俎》中的奇幻生物体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可参考《酉阳杂俎》原典及神话学文献。
四味木是指一种植物,也叫做四味风木,是豆科蝶形花亚科橡黄木属的植物。它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四味木的部首是木,拆分成四个单独的部分。根据笔画来拆分,四味木一词共有十三个笔画。
四味木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用来代表这种植物的名称。
四味木的繁体字为「四味木」,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四味木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它可以写作「㫃」或「孑末」。
1. 这片森林中有许多四味木,它们被当地人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2. 在中药中,四味木的根部被用来制作一种药材。
四味木没有明确的组词,但可以根据其特性和用途,与其他词汇进行组合,如四味木家具、四味木根。
四味木的近义词包括四味风木、橡黄木。
四味木的反义词是其他种类的植物或没有木质结构的物质,如花卉、草本植物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