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地桌的意思、天地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地桌的解释

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寳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边,偷眼瞅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地桌是中国传统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特殊供案,常见于婚礼、祭祀等场合。其名称由“天”与“地”构成,象征对自然神祇的尊崇。《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供奉天地神灵的桌案”,具有明确的仪式属性和文化符号意义。

从形制特征来看,天地桌通常选用方形制式,桌面多铺设红色织锦,四角垂挂流苏装饰。据《中国民俗文化研究》记载,这种形制取“天圆地方”之意,红色象征吉祥,流苏则代表天人沟通的媒介。桌案上按规制摆放香炉、烛台、五谷盘等礼器,其中香炉居中以示“天地之中”,五谷盘盛放稻、黍、稷、麦、菽对应五行学说。

在功能应用方面,《传统礼仪考》指出天地桌具有三重文化内涵:一是作为婚俗中的“拜天地”载体,新人通过叩拜仪式获得天地见证;二是年节祭祀时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的神圣空间;三是民间信仰中沟通人神的物质媒介。现代民俗学者发现,北京四合院、晋商大院等传统建筑中仍保留着固定设置的天地桌遗址,印证了其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天地桌”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一种临时性供桌,主要用于除夕祭祀活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天地桌是除夕夜专设的祭祀用具,用于陈设香烛、供品祭拜天地神明。其名称来源于“天”与“地”的宇宙象征,体现对自然神灵的敬奉。

二、主要特征

  1. 临时性陈设:仅在除夕至元宵期间使用,不同于日常佛堂供桌。
  2. 供品组成:包括蜜供、年糕、苹果、素菜等多层食物,并装饰通草八仙、石榴、元宝等吉祥物,称为“供佛花”。
  3. 接神功能:民间认为此桌是迎接神灵降临的媒介,供品焚烧与香火延续至元宵节结束。

三、文化背景

清代文献《燕京岁时记》详细记载了天地桌的摆放仪式,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也提及该习俗,说明其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深远影响。

四、特殊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天地桌”作为成语,引申为“聚集各类事物的场所”(如),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建议以祭祀用具的解释为主流理解。

如需了解更多祭祀细节,可查阅《燕京岁时记》等民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崩伤不道的澄浊宸谋打对仗道行电感电流互感器丁则兜的对外关系防送卒风偃分司感激士甘露羔子熯涸何仙姑镮钏花柱回惮绛烟缄帖静房进贤用能鸠采极治离明象六一老毛团把戏冥藏密谈辇毂泡饭丕训千秋穷昼全副筌箵犬牙鹰爪润格桑海三期贤佞色差赏项属读水乐説服他骆拔桃绽淘战体律通番通路同心杯讬始蛙怒舞伴五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