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包世臣的意思、包世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包世臣的解释

(1775-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今属安徽)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对政治腐败亦多所抨击。工书,提倡北碑,著《艺舟双楫》阐述其观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包世臣(1775年-1855年),清代著名学者、书法理论家、经世致用思想家。其名字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从以下核心维度阐释:


一、人物身份定义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重要学者,以布衣身份关注国计民生,精研农政、漕运、盐务、河工、兵法等实务,主张改革弊政,是清代经世致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学术贡献与核心思想

  1. 书法理论革新

    所著《艺舟双楫》提出“北碑南帖”论,推崇碑学,主张“篆隶遗法,存于北碑”,深刻影响了清代书法从帖学向碑学的转向。其理论体系强调笔法、章法与气韵的统一,被奉为碑学理论奠基之作。

  2. 经世致用思想

    在《安吴四种》中系统阐述改革主张,批判吏治腐败,倡导“重农恤商”,提出漕运改海运、盐政市场化等具体方案,对晚清洋务运动及近代改革思潮有启蒙意义。


三、历史评价与权威定位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清代人物卷
  2. 《中国书法理论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3. 《清代经世思潮研究》(中华书局)
  4.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清代学者、书法家及书学理论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学术与艺术成就

  1. 书法贡献
    提倡北碑书法,强调碑学的重要性,著有《艺舟双楫》,系统阐述书法理论,推动清代书风变革。其书法融合古人笔法,形成独特“包体”。

  2. 经世致用之学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研究领域涵盖农政、漕运、货币、军事等,主张改革以应对政治腐败。曾提出多项经济与民生政策建议,如水利、盐务改良等。

三、历史评价

四、著作与思想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或思想细节,可查阅《艺舟双楫》及相关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矜宝勒布基纳法索唱随昌洋承顾貂参滴淋定实夺误方便主子分销店佛腊日阜丰干酵母弓正回应火桶僵踞郊园金浆玉醴禁围九九归原旧勋纠族踽踽独行居于歁歞可不的孔盖纶阁美妙弭髦秘着末由褭脚拟疏辟睨蜣螂起路青琅清秩秋稼如梦令桑秧刹竿山林沈叹十七字诗儵昱随世沉浮淌白唐巾讨关咷笑外徭帏幕问鼎中原武化消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