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宰杀和烹调。疈,屠宰牲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又有老婢,年约七旬,独司庖疈。”
“庖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拼音与注音
释义
指宰杀和烹调牲畜。其中:
用例与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娄芳华》中的例句:
“又有老婢,年约七旬,独司庖疈。”
意为“有一位年迈的老妇,独自负责宰杀和烹煮牲畜”。
(来源:、、)
语境与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描述传统劳作场景,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庖疈》(páo pīng)这个词指的是烹调的工具,即猪猡的叉子。在古代,宰杀动物和切割肉食的工具被称为庖疈。
《庖疈》的部首是“广”和“疒”,其中“广”是左边的部分,表示广场的意思;而“疒”则是右边的部分,表示疾病的意思。《庖疈》一词总共由14画组成。
《庖疈》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是古代文字学家许慎所著。在繁体字中,《庖疈》的写法为「庖」,与简化字大致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不同的古汉字写法比较常见。而《庖疈》这两个字在古汉字中的写法为「廒」和「癶」。这两种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了。
1. 他使用庖疈将猪肉剁成了薄片。
2. 在古代宫廷,庖疈是厨师们必备的工具。
庖丁、庖丁解牛(成语)、庖厨、庖羲、庖牲。
烹具、刀具、炊具。
器物、器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