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四辟 ”。
亦作“ 四闢 ”。四方开通。一说指春夏秋冬。《庄子·天道》:“明於天,通於圣,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 陆德明 释文:“四辟,毗赤反,谓四方开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谓春秋冬夏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 任渊 注:“《庄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当如 舜 之闢四门,广致众贤也。”
“四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四方开通
该释义认为“四辟”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畅通无阻,常用于形容地域广阔或帝王之德兼容并包。例如《庄子·天道》中提到:“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陆德明注解为“四方开也”。
代指四季(春夏秋冬)
另一说认为“四辟”隐喻四季的循环。成玄英在《庄子疏》中提出此观点,认为其与“六通”(天地四方)共同构成自然规律。
使用场景与典故
该词多用于古文语境,如宋代黄庭坚诗句“六通而四辟,玉烛四时和”,借以赞颂自然和谐或政治开明。此外,网页提到项羽典故中用“四辟之地”形容绝境,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文献,需谨慎考据。
总结
“四辟”的释义需结合文献语境,既可指空间维度的通达,也可象征时间维度的四季更迭,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义性。
《四辟》是一个成语,意指排除四害,即灭蚊、杀鼠、除苍蝇、铲蝇。
《四辟》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四”和“辟”,部首“四”表示“数目是四”,部首“辟”表示“防止、制止”,整个词共有11个笔画。
《四辟》源于古代《礼记·乐记》中的记载,意指人们要排除四个常见的危害物。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平民百姓排除众多的危害物,保障生活的安宁和幸福。
《四辟》的繁体字是「四闢」。
古时《四辟》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如在《集韻》中的写法是「厠辟」,在《辨譌》中写作「汞辟」。
1. 为了保持家中的清洁卫生,她每天都会进行四辟工作。
2.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四辟食品安全隐患。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四方八面、四平八稳
四清、四去、四除
四害、四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