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境哨所。《后汉书·章帝纪赞》:“儒馆献歌,戎亭虚候。”引申为边防。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曏属戎亭之警,载繄庙略之勤。”
“戎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戎亭”指边境哨所,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边防设施。该词由“戎”(军事、兵器)和“亭”(岗亭、驿站)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军事用途的岗亭。
在历史文献中,“戎亭”常被引申为边防或边疆防务的整体概念,例如宋代文献中提到的“戎亭之警”即指边防的紧急军情。
“戎亭”是古代军事术语,核心含义为边境哨所,常见于描述边防事务的文献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及宋代相关史料原文。
戎亭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戈”部和“亭”部。
“戈”是戎兵所使用的兵器,表示战争、武力、军队等意思。
“亭”原本是一个由“丁”和“亠”组成的汉字,表示有亭子的地方。
戎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用来指代提供战争信息和传递命令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指挥中心。
在繁体字中,戎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戎亭的“亭”部写作“廷”,表示官署、朝廷,而非亭子。
以下是关于“戎亭”的例句:
1. 战场上的戎亭周密部署,使军队能够灵活应对敌军的变化。
2. 朝廷下达了戎亭的指令,让将领们立即进行调兵遣将。
戎兵、战争、战场、戎马、戎装、戎行
兵站、指挥所、指挥中心、军事指挥部
和平、和缓、和睦、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