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壶盛的汤饭或其他熟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 文公 出亡, 箕郑 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飢而道泣,寝饿而不敢食。”《淮南子·齐俗训》:“故 釐负覊 之壶餐,愈於 晋献公 之垂棘; 赵宣孟 之束脯,贤於 智伯 之大鐘。” 清 唐甄 《潜书·柅政》:“今夫受人壶餐,必有以酬之;而况受人富贵,且以遗子孙乎!” 清 钮琇 《觚賸·神僧》:“君常饭我,有薄物奉君,为壶餐之报。”
“壶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壶餐(拼音:hú cān)指用壶盛的汤饭或其他熟食。该词源自古代文献,常形容便于携带的简单食物。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载,晋文公流亡时,臣子箕郑曾“挈壶餐而从”,途中虽饥饿却不敢独食,体现了食物在困境中的珍贵性。
有部分资料(如)将“壶餐”解释为“陷入困境无法摆脱”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解。建议以“盛装食物的容器”为核心含义理解该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出处,可参考《韩非子》《淮南子》等古籍原文。
《壶餐》是一个成语,意为“酒用的瓮和食物”。常用于形容宴会上丰盛的饮食。
《壶餐》由士部和食部组成,士部的拆分部首是士,食部的拆分部首是食。士部的笔画数为3,食部的笔画数为9。
《壶餐》成语最早出现在北周梁懿德皇后写给丈夫的信中。信中提到皇后为丈夫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和食物,形容宴席的丰盛和美好。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引用,并成为常用的表达方式。
《壺餐》是《壶餐》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壶餐》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意思并无差异。
他的生日宴会上,壶餐极尽奢华,让所有宾客都印象深刻。
壶餐盛宴、壶餐满席、壶餐豪宴
宴席、盛宴、宴会
清苦、简餐、朴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