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绝于路。《后汉书·皇后纪序》:“湮灭连踵,倾輈继路。”《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 宝 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
“继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继路(拼音:jì lù)指“不绝于路”,形容人或事物在道路上连续不断、前后相接的状态。
继(jì):
表示“延续、接续”,如继承、继往开来。在“继路”中强调前后相接的连续性。
路(lù):
指“道路”,也可引申为“途径”或“方向”。此处结合“继”字,突出路径上的连贯性。
《后汉书·皇后纪序》:
“湮灭连踵,倾輈继路。”
——描述车马接连不断,道路拥挤的场景。
《北史·楼宝传》:
“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
——指流散的百姓陆续归来,道路络绎不绝。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主要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学语境中,日常交流中多用“络绎不绝”“接连不断”等替代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文(如《后汉书》《北史》)。
继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意思是接替前人并延续其道路、事业等。它具有继承、延续的含义。
继(部首示意:纟)由纟(丝)字旁组成,共6画。
路(部首示意:足)由足(走)字旁组成,共13画。
《继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上》:“继路人贫,不知从何继胡越之谋。”这里的“继路”指的是接替前人的任务或责任。
继路的繁体字为「繼路」。
在古代,「继路」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明显变化。
1. 他毅然决定继路前行,为了实现父辈的梦想。
2. 接下来,我们将继路进行下去,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继续、继承、继往开来、继往开来
接续、接替、延续
终结、断绝、中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