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 狄 人伐 卫 。 卫懿公 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原谓 卫懿公 重鹤而轻人,后因用“使鹤”比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有本领的人不得其用。 林百举 《悲愤》诗:“士叹屠龙空有技,君当使鹤实无力。”
“使鹤”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与统治者轻视人才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自《左传·闵公二年》。春秋时期,卫懿公沉迷养鹤,甚至让鹤乘坐大夫的马车(“鹤有乘轩者”)。当狄人入侵卫国时,士兵们愤慨道:“让鹤去打仗吧!它们享有俸禄和地位,我们凭什么作战?”(“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最终卫国战败,卫懿公被杀。
比喻当权者不重视人才,导致有能力的人无法发挥作用。例如近代诗人林百举在《悲愤》中写道:“士叹屠龙空有技,君当使鹤实无力”,即借典故讽刺人才被埋没。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被化用,如:
该典故警示管理者需重视人才价值,若本末倒置(如卫懿公重鹤轻人),将导致严重后果。其批判意义至今仍具现实参考性。
《使鹤》这个词是指用手势或音乐等方式来驯养鹤类鸟类的行为。使鹤的目的是让鹤展示出高雅、独特的动作和仪态,以供观赏。
《使鹤》这个词的部首是鳥,部首音是鳥部,总笔画为12画。
《使鹤》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时有人将鹤袖,舔翎等手势与音乐结合起来,通过耐心的训练,使鹤表现出优美的动态。这种方式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被称为使鹤。
《使鶴》是《使鹤》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鹤字的写法并非现代的形式,而是用“隺、鳥”两个部首组成,整体形状略有不同。
他学习了多年的使鹤技巧,终于能够驯养出一只优雅的鹤。
使鹤技巧、使鹤者、使鹤乐团
驯鹤、养鹤、鹤舞
放飞、放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