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顿的意思、寄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顿的解释

[leave with;place in safekeeping] 寄托安顿

详细解释

(1).犹积存,积压。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序》:“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歷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簷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伍秋月》:“ 王 入,见房舍颇繁,寄顿囚犯甚多,并无 秋月 。”

(2).犹寄存。《水浒传》第四一回:“间壁大官人家失火,有箱笼什物搬来寄顿。”《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见那东配殿里堆着些粮食,就把牲口寄顿在那屋里,然后出来纵上房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且説这票号生意,专代人家滙划银钱及寄顿银钱的。” 鲁迅 《彷徨·弟兄》:“后事怎么办呢,连买棺木的款子也不够,怎么能够运回家,只好暂时寄顿在义庄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核心含义:

  1. 积存、积压
    指物品或事物长时间堆积、储存,常带有因未及时处理而滞留的意味。例如:

    • 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序》中提到“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描述仓库中陈米腐烂堆积的场景。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伍秋月》中“寄顿囚犯甚多”也体现了积存的含义。
  2. 寄存、暂时存放
    表示将物品或人员暂时托付于他人或某处。例如:

    • 《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提到火灾时“箱笼什物搬来寄顿”,即寄存财物。
    • 鲁迅《彷徨·弟兄》中“暂时寄顿在义庄里”也属此类用法。

补充说明:
部分词典(如、3)将其视为成语,引申为“暂时寄居他处”,如因工作、旅行需借宿他人家中。这种用法可视为“寄存”的延伸,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建议结合古籍或权威例句进一步体会该词的灵活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顿

寄顿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描述物体或事物在某个地方暂停、停留或寄存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的拆分部首是宀,总共有8个笔画;顿的拆分部首是页,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及繁体

寄顿源自古代汉字,经过演变及简化形式而来。在繁体中,寄顿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寄顿的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我寄顿在市中心的宾馆,方便出行。

2. 这本书暂时寄顿在我家,你什么时候来取?

组词

寄宿、投寄、暂寄、顿挫、顿足

近义词

寄托、寄存、寄居、暂住、寓居

反义词

流动、迁移、旅行、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