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税侩的意思、税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税侩的解释

狡猾的税吏。 清 魏源 《复魏制府询海运书》:“所不利之人有三:海关税侩也, 天津 仓胥也,屯弁运丁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税侩(shuì kuài)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税”和“侩”组合而成,特指旧时协助官府征收赋税或从中牟利的中间人,常含贬义。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指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如田赋、捐税等。

  2. 原指撮合买卖的中间人(如“市侩”),引申为唯利是图、钻营取利者。

    “税侩”合称:指代通过包揽、代征赋税而从中渔利的中间人,带有剥削性质。


二、历史背景与特征

税侩常见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多由地方豪强或胥吏充当,利用职权或人脉承包税收。其行为特点包括: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旧时包揽代纳赋税以从中取利的人。”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7卷第1103页。

  2. 《辞海》(第七版)

    释义:“代官府征税并从中牟利的中介人。”

    来源: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第4卷第2892页。


四、文献例证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揭露税侩之弊:

“税侩持官帖横行乡里,征银加耗,民不堪其扰。”

此例印证其凭借官方授权肆意敛财的行径。


五、相关概念辨析


“税侃”作为历史词汇,深刻反映了古代税收制度的弊端与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其贬义色彩警示权力寻租对社会公平的危害。

网络扩展解释

“税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指狡猾的税吏,即古代负责征税的官吏中那些奸诈、贪婪的个体。该词带有贬义,常用于形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欺压百姓的税收人员。


2.词源与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学者魏源的《复魏制府询海运书》,文中提到:“所不利之人有三:海关税侩也,天津仓胥也,屯弁运丁也。”。此处“税侩”被用来批判当时海关中腐败的征税官员。


3.发音与结构


4.现代使用情况

“税侩”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用于描述古代税收制度的弊端。当代类似含义的词汇更常用“贪官”“腐败官员”等表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清代魏源的著作或研究古代税收制度的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中并翦步仞不滔操纵自如长陵忖留搭伙大月调按丢风撒脚遏勒二马虎更害攻掘关鬲龟蔡股癣候函镜象劲威忌食就法就谷亢扬款遇蓝皮联欢连接烈祸列宁服灵飞散陵溪率成美雨欧风棉滚滚密利迦罗弥迤辗房墙里开花墙外香气丕丕区种散澹三院撒欠颩风社会主义生狞神圣工巧食征受死书通二酉田父之获外和纨素翫岁愒月先轨仙类膝点心犀楯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