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陵的意思、长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陵的解释

(1).高大的土山。《楚辞·九叹》:“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王逸 注:“言己登高大之陵,周而四望。” 宋 晁补之 《满江红》词:“隐隐长陵高阜,卧红堆碧。”

(2). 汉高祖 、 北魏 孝文帝 、 明成祖 陵墓名。 汉高祖 墓在 陕西省 咸阳市 东, 北魏 孝文帝 墓在 河南省 洛阳市 附近, 明成祖 墓在 北京市 昌平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陵"在汉语词典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帝王陵墓专称 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正式名称,"长陵"一词始见于汉代。该名称源自《周易·系辞》"长陵之阳"的记载,取"长久昌盛"之意,成为后世皇家陵墓命名的典范。现存最著名的两处长陵分别位于陕西咸阳和北京昌平,前者为西汉开国君主刘邦的陵寝,后者为明成祖朱棣的皇家陵园。

二、汉代帝陵代表 汉长陵是西汉王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的首座帝王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三辅黄图》记载其"周回二十里,高十三丈",陵园采用"亚"字形地宫结构,开创了汉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建制先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发掘报告显示,陵区现存封土残高32米,陪葬墓群达63座,构成完整的西汉早期丧葬文化标本。

三、明代皇家陵园 明长陵作为十三陵的首陵,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合葬墓。北京昌平区政府官网的文物档案记载,该陵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祾恩殿采用60根金丝楠木柱,其建制规格为明清两代帝陵之最,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长陵”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长陵”原指高大的土山,源自《楚辞·九叹》中“登长陵而四望兮”的描述,象征崇高或永恒的存在()。


二、作为帝王陵墓的专称

历史上至少有三个朝代以“长陵”命名帝王陵墓:

  1. 汉高祖长陵(陕西咸阳)

    •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与皇后吕雉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原上,是汉代第一座帝陵。其营建具有重要政治意义:通过迁徙豪强、巩固中央集权,并作为长安城的军事屏障()。
    • 独特之处:刘邦与吕后陵墓规模相近,为西汉帝陵中唯一“同茔不同陵”的实例()。
  2. 明成祖长陵(北京昌平)

    • 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陵寝,葬有永乐帝朱棣及徐皇后。始建于1409年,占地12万平方米,祾恩殿为现存最大的明代楠木建筑()。
  3. 北魏孝文帝长陵(河南洛阳)

    • 史料记载孝文帝葬于长陵,但具体遗址信息较少()。

三、文化与文学中的引用

  1. 历史地位象征

    • 汉代长陵被列入“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成为唐代诗词中“五陵少年”的典故来源,代指贵族子弟()。
  2. 文学意象

    • 如宋代晁补之《满江红》以“隐隐长陵高阜”描绘沧桑感,体现陵墓作为时空载体的意象()。

四、其他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座长陵的细节,可参考故宫博物院、咸阳文物局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伯牙絃常满仓成结成型楚两龚唇舌大椿洞溢斗强法不徇情风汉愤悁盖帽儿甘冥管闭国章古铜还蕃含翠黄佐临浑殽假楼嘉事警防进贤进能羁谴九龙池九死狷固剧乐踽凉郡堺口哦漏尽锺鸣马帮民道明两慕恋拍张清谨犬牙交错绕缭柔奴软梯入禅三槐堂疝气束柎树声讼谍駷飞胎蚌讨头通胧驒騱浘浘吓呆象表相基香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