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书抄 ”。资料的辑录。亦指辑录资料而成的书籍。有时用作书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孔融 孝廉,但谈嘲戏; 曹植 辨道,体同书抄。”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大明 、 泰始 中,文章殆同书钞。”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东方朔书钞》二卷,今亡。
“书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资料的辑录或辑录而成的书籍,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定义
“书钞”亦写作“书抄”,指对文献、典籍等资料的摘录汇编,或指通过辑录形成的书籍。这类书籍常以“书钞”作为书名后缀,例如《北堂书钞》《东方朔书钞》等。
词源与历史用法
延伸意义
在古籍中,“书钞”有时带有贬义,暗指缺乏创见的写作方式。例如《北堂书钞》作为类书,虽为资料汇编,但因其系统性成为唐代重要工具书,后世评价趋于中性。
典型示例
此词现多用于古籍研究领域,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书钞》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书籍上用来记录读书笔记和提醒要点的批注或摘录。它可以提供给其他读者参考,也可以用作后人的研究资料。
根据汉字的结构,《书钞》可以拆分为:“曰”、“钅”、“车”三个部首。
部首“曰”的笔画数为4,表示“日”的意思;
部首“钅”的笔画数为5,表示“金”的意思;
部首“车”的笔画数为7,表示“车辆”的意思。
《书钞》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書鈔”。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书钞》的写法是有所变化的。例如,以隋朝魏徵的书法为例,其《书钞》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
1. 他在读史方面非常有造诣,常常写一些《书钞》来记录他的心得体会。
2. 这本书旁边的《书钞》非常精彩,让人对书中的内容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讨。
组词:书籍、读书、笔记、批注
近义词:书摘、引用
反义词:白纸、未记录
别处避姙参齐称服佁儗畴咨次妻瓷漆带牛佩犊大梦方醒垫戏底公冻凝斗媚争妍泛泊费资福酒附余阁员功劳簿狗马官鲊还盖合子菜鸿鹭鸿胪寺滑乱化杖火库煎熬茧瓮郊拜激触截齐巨坊拉碴历史观落名鹿皮巾驴辇谩约马牙香没衷一是鸣鞞沐猴而冠南鲜平陵气短旗旌认生热嘴生卒诗瘢拾芥诗心松扉猥险小脚船鞋带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