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徭的意思、赋徭的详细解释
赋徭的解释
(1).赋税与徭役。《旧唐书·突厥传上》:“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2).指分配徭役。 宋 王安石 《主簿王正臣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制》:“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词语分解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 徭的解释 徭 á 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赋徭”是古代中国对民众征收的两种主要负担,分别指经济赋税和体力劳役。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分释字义
-
赋(fù)
- 基本含义:最初指田地税,如“田赋”“赋税”。后扩展为泛指各类税收,如《旧唐书》中“轻其赋徭”即指减轻税负。
- 文体意义:作为文学体裁,赋讲究铺陈写景,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
徭(yáo)
- 基本含义:指统治者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如修筑城墙、运输物资等。
- 历史背景:汉代称“徭役”,《韩非子》提到“徭役多则民苦”,反映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合称“赋徭”
- 综合定义:指赋税与徭役的结合,代表古代民众需承担的经济和体力双重负担。例如《旧唐书》记载“轻其赋徭”,即减少税收与劳役。
- 分配意义:宋代王安石提及“无赋徭之役”,强调徭役的分配方式。
三、历史作用与影响
- 社会功能:赋税用于国家财政,徭役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但过度征发易引发民变。
- 演变:随着朝代更替,赋徭制度不断调整,如唐代“租庸调制”、明代“一条鞭法”等(需结合更多历史资料补充)。
四、示例引用
- 唐代文献:“择其宰牧,轻其赋徭”。
- 宋代王安石:“无赋徭之役,而有重禄之加”。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制度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可参考《中国赋税史》或《古代徭役制度研究》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赋徭》是一个古汉字词语,含义是向人民收取重税。下面是有关该词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赋(贝部,8画)+ 徭(彳部,7画)
来源:《说文解字》是最早记载《赋徭》这个词的文献。在古代,贵族和政府向农民征收税赋,叫做赋徭。
繁体:賦徭
古时候汉字写法:赋徭的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政府将对农民征收的赋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组词:赋税、赋税额、赋税制度
近义词:征税、征收、租税
反义词:减税、免税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