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属草稾的意思、属草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属草稾的解释

犹起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怀王 使 屈原 造为宪令, 屈平 属草稾未定, 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 宋 曾巩 《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其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稾。”亦省作“ 属草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属草虽由不肖,设谋实出恩臺。”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 黄侃 《<联绵字典>叙》:“检书属草,讫未假手於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属草稾"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指起草文稿或文件,特指撰写初稿或草拟文稿的过程。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义分解:

    • 属 (zhǔ): 在此处意为撰写、写作、连缀(文字)。它强调将文字组织连贯起来形成篇章的动作。这个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
    • 草: 指草稿、初步的、未定稿的。与“定稿”、“正本”相对。
    • 稾 (gǎo): 同“稿”,指文稿、草稿。是“稿”的异体字或古字。
  2. 词义合成:

    • 将“属”和“草稾”结合起来,“属草稾”即指动手撰写、起草文稿。它描述的是写作过程中最初的、尚未修改润色和最终确定的阶段。
  3. 语境与用法:

    • “属草稾”通常用于指代官方文书、重要文件或文章的起草工作,强调其初始性和未完成性。
    • 它常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中,描述大臣、文士或官员奉命起草诏书、奏章、文章等的行为。
    • 例如:“宰相属草稾”、“翰林学士属草稾”等,指这些官员负责起草文件。
  4. 与现代词汇的对应:

    • 在现代汉语中,与“属草稾”含义最接近的词是“起草”(如起草文件、起草报告)或“草拟”。
    • 它也可以理解为“打草稿”或“撰写初稿”。

权威性参考来源(古籍及辞书):

由于“属草稾”是古语,其释义主要依据权威的古汉语辞书和经典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词典是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其对“属草”或相关条目有详细解释,涵盖“属”的“撰写”义项和“草稾”的含义。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属”字有详尽训释,包含“连缀;撰著”的义项(如引《史记》例),是理解“属草稾”中“属”字用法的基础。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针对古汉语常用词,对“属”的“撰写”义和“草稿”的含义有明确解释。
  4.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中记载“屈平属草稿未定”,是“属草稿”(即“属草稾”)一词的经典出处和最早用例之一,为后世辞书释义提供了文献依据。
  5. 历代史书、文集: 如《汉书》、《新唐书》、《宋史》等史籍,以及历代文人的文集奏议中,常有“属草”、“属稾”的记载,用于描述公文或重要文章的起草过程,印证了该词的用法和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属草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词义解释

“属草稾”意为起草文稿,特指文章的初步撰写或未定稿状态。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平属草稾未定”,即指屈原正在起草宪令但尚未完成。该词可简称为“属草”,如明代陈汝元《金莲记·诗案》中“属草虽由不肖”即用此简写形式。

二、结构分析

三、历史用例

  1. 先秦时期:屈原受命起草宪令时“属草稾未定”(《史记》引用);
  2. 宋代:曾巩在墓志铭中描述他人“书奏谋议,皆君为属草稾”,表明其参与文书起草工作;
  3. 清代:戴名世提到“为文不属草”,强调写作习惯的独特性。

四、现代用法

该词现已罕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文书时仍可能涉及。其核心含义与“起草”“草拟”相近,但更强调未定稿的中间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史记》《金莲记》等原文(综合、4、5)。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心禀赴蚕头燕尾草泽彻彻尘冗处决春耕亶洲大树点检牒状地隣独步天下凡下风旗佛头青扶危拯溺高山冠公平秤公启关燕孤立海颷黄媪江田加元楫师具器食库狄兰花指流陨立仗隆姬毛锥子冥数酿饭蓬莱牵鈎千乘之国清峻凄吟榷铁人小鬼大肉松三尺雪尚书郎上下水生次诗才霜棱赎铜束修羊铜腥网点晚笑乌喙贤圣晓阳歇马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