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贤圣的意思、贤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贤圣的解释

(1).道德才智极高。《六韬·盈虚》:“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室三母》:“盖 太姜 渊智非常,虽 太王 之贤圣,亦与之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念叠矩重规,当贤圣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极高的人。《战国策·赵策二》:“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闻; 鲁国 巖巖,贤圣之餘风可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六岁受《孝经》《论语》,以古贤圣自期。” ********* 《初秋杂感》诗之二:“何必珊瑚夸斗富,本来贤圣不言贫。”

(3).佛;菩萨。

(4).贤人酒和圣人酒的并称。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诗:“岑寂园庐何所对,酒中贤圣药君臣。”参见“ 贤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贤圣"一词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用来指代道德高尚、智慧超凡、才能卓越的人物。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贤 (xián):本义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说文解字》释为“多才也”,引申为善良、高尚、胜过、尊重等义。在伦理层面,“贤”常指品德优秀,能力出众,但尚未达到最高境界者。
    • 圣 (shèng):本义指通达事理。《说文解字》释为“通也”。引申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无所不通,近乎完美的人。在儒家思想中,“圣”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如尧、舜、禹、周公、孔子等被尊为圣人。
    • 贤圣 (xián shèng):合成词,泛指品德才能极高超的人。常指贤人与圣人,或合称品德才智达到极高境界者。它既可以指具体的杰出历史人物,也可以指一种理想的人格标准。
  2. 内涵与层次

    • 在传统儒家观念中,“贤”与“圣”常被并提,但存在层次差异。“圣”是最高境界,“贤”次之。如孔子曾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 这里“君子”常与“贤”的境界相关联。
    • “贤圣”合用,有时强调其崇高性,指代那些在道德、智慧、功业上均达到极高水准,为后世所景仰和效法的典范人物。如孟子所言:“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上》)
  3. 文化意蕴

    • “贤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推崇。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目标,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选贤举能)。
    • 这个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之中,是评价历史人物、阐述政治理想、进行道德教化的核心词汇之一。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贤圣”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层面的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道德与才智的极高境界
    指人的品德和智慧达到超凡境界,常用于形容德才兼备的卓越人物。例如《六韬》中提到:“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强调贤圣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2. 代指杰出人物
    可具体指代历史上或文化中被公认的圣贤,如孔子、佛陀等。唐代杨炯曾用“贤圣之余风可坠”表达对先贤精神的追思。


二、佛教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在佛教中,“贤圣”被赋予更系统的层次划分():


三、其他用法

  1. 酒名代称
    古时“贤人酒”与“圣人酒”的合称,属于文学中的隐喻用法。
  2. 名字寓意
    作为人名时,“贤”象征德才兼备,“圣”寓意神圣智慧,组合表达对品性修养的极高期许。

例句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中的“十八学人”“九无学”等细分概念,可参考佛学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禄阿丘百步穿杨白头不终饱蓬蓬贲育之勇逼聚测海蠡长没承平盛世澄心纸挫秣鼎昌丁匠儿女姻亲遏阳方外侣非惟風輕雲淡根盘蔕结还踵横几轰轰隐隐画道花脸晃漾祸尤醮祀继承权借使进寸退尺儆省金屈巵积射儁侠狂烧柳啼花怨虏酒卖武卖笑没折至明略磨练囓臂搦朽磨钝啓銮清才桑榆暖三十二名臣蛇草时空黍穟私利竦峙宿卫鞓红乌鰂墨小猴子小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