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头燕尾的意思、蚕头燕尾的详细解释
蚕头燕尾的解释
本指 颜真卿 书法的独特风格。后一般以“蚕头鷰尾”指不善于临习 颜 体碑帖所产生的病笔。 宋 米芾 《海岳名言》:“又真蹟皆无蚕头鷰尾之笔,与 郭知运 《争坐位帖》,有篆籀气、 颜 杰思也。”《宣和书谱·颜真卿》:“惟其忠贯白日,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鷰尾,仅乃得之;曾不知以锥画沙之妙,其心通而性得者,非可以糟粕议之也。”
词语分解
- 蚕头的解释 一种状如蚕头的人参。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人参。 宋 苏轼 《紫团参寄王定国》诗:“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骋。” 王文诰 辑注:“俗称人参如蚕头者最良。”
- 燕尾的解释 .燕子的尾羽。 清 陈维崧 《沁园春·三月三日尉氏道中作》词:“正水边柳眼,斜窥芳岸;风前燕尾,乱剪晴莎。” 清 厉鹗 《雨中许莳庭春岩招同诚夫笠人泛舟北郭看花》诗之一:“风轻摇燕尾,雨细溼鹅儿。
网络扩展解释
“蚕头燕尾”是一个书法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笔画的形态和书写风格,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书法特征
-
颜真卿的独特风格
原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楷书的典型笔法特征。起笔时藏锋顿笔,形似蚕头;收笔处轻提出锋,状如燕尾,形成“起笔凝重、收笔轻疾”的对比效果。
-
隶书的标志性笔法
在隶书(如《曹全碑》)中,“蚕头燕尾”特指横画和捺画的写法:横画起笔逆锋如蚕首,捺画收笔提按分叉似燕尾。这类笔画增强了隶书的波磔美感,是隶书区别于其他字体的关键特征。
二、语义演变与争议
-
临习颜体时的病笔代称
后世部分书法评论指出,若刻意模仿颜体而不得其神,仅追求“蚕头燕尾”的形似,反而会形成僵硬或失衡的笔画,此时该词带有贬义。
-
出处与文献依据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赵佶《宣和画谱·颜真卿》,原文强调颜真卿的书法精神境界,并批评后人仅学其形。
三、实际应用与争议
- 褒贬语境差异:在专业书法讨论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褒贬,如描述颜体或隶书技法时为中性术语,若指临摹不当则含批评意味。
- 跨书体通用性:虽隶书与颜体楷书均使用“蚕头燕尾”,但具体运笔方式存在差异,需注意书体背景。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蚕头燕尾”不仅承载了传统书法的技法精髓,也反映了书法评论中对形神关系的辩证思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蚕头燕尾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事物的两端形状或情况不一致,一段很长,一段很短。接下来是对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衍生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蚕(虫字旁,四笔)头(頁字頭,五笔)燕(羽字底,十三笔)尾(尸字底,十肆笔)
来源:
《后汉书·王褒传》中有一句“曲直不定,犹蚕头燕尾”,形容王褒的言行反复无常。这句话后来便逐渐演化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两端不一致的情况。
繁体:
蠶頭燕尾
古时候汉字写法:
蚕头燕尾成语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体现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变迁。在古代,蚕字的写法是以蚕形为基础,头字的写法类似于现在的页字,燕字的写法更接近于现在的“青”的字形,而尾字的写法类似于现在的“尺”的形状。
例句:
他的作品总是蚕头燕尾,前半段精彩纷呈,而后半段敷衍了事。
组词:
蚕糸(指由蚕茧中解出来的丝),蚕宝宝(蚕的幼虫阶段),蚕种(用来繁殖蚕的种子)等。
近义词:
前半段好,后半段差;龙头蛇尾
反义词:
头头是道,前呼后拥
希望上述解释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水鉴心谤黩半山亭保皇迸泻辩慧朝集诞毓短矲多福風旆府第干卤高尚革改遘难光备国际联盟河东饭回目火鼓夹衖尖峰截获几几乎倦目枯澁烈业临界点利心龙窠石卖服派赖签到乾嬭婆轻疾勤精奇闻啓运阙政曲录床饶乐人乐宂溢软席瘙蹄守障嗣息送审宿滞天子妃铁笛误乱无生忍相徉先条小老爷小院邪乱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