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书札的一种写作格式。给机关、团体、学校等的书札,其封皮可写某单位公启;多人联名写信,其落款亦可用公启。因亦借指这种书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 钟雷溪 从前在 上海 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账卷逃……连这信封在一起,打发人来投递。”
“公启”是旧时书信的一种特定格式,主要用于以下两类场景:
书信格式与用途
词义延伸与文学实例
补充说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文体中。如需引用具体古籍案例,建议查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等原始资料。
公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其中公意为公开、公众,启意为启示、启动。结合起来,公启可以指公开的启示或者公共事务的启动。
公字的部首是公,笔画数为4;启字的部首是讠,笔画数为7。
公启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出处。在繁体字中,公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改变。
在古时候,公启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一些差别。公字在古代写作「工」或「攻」,启字在古代写作「猺」或「揭」。这些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公」和「启」。
1. 这次宣布是一次公启,希望能给民众带来正面的影响。
2. 领导的公启使得整个公司动力倍增。
公启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语,如:
- 公启示:公开的提示或启示
- 公启动:公共事务的启动
一些与公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有:
- 公告:公开宣布或通知
- 启发:启示或引导思考
- 公开:公众可见或知晓
一些与公启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 私密:私下、不公开
- 终止:停止活动或中断
- 关闭:不对外开放或关闭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