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包的意思、霜包的详细解释
霜包的解释
亦作“ 霜苞 ”。1.白色花朵。 宋 梅尧臣 《有折景福殿后酴醾花至者》诗:“蔟蔟霜包密,层层玉叶同。”
(2).柑橘。柑橘经霜后始熟。瓤瓣为外皮所包裹。故称。 宋 梅尧臣 《赠裴直讲水梨二颗言太尠答吴甘三颗以为多走笔呈之》诗:“莫将多少为轻重,试擘霜包几瓣香。” 宋 梅尧臣 《重送周都官》诗:“荷叶半黄莲子老,霜苞微緑橘林明。” 宋 陆游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诗:“霜包才三四,气可压千百。”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橘》及《果二·柑》。
词语分解
- 霜的解释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 包的解释 包 ā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装。包饺子。 包好了的东西:邮包。背(坕 )包。 装东西的袋:书包。皮包。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总揽,
专业解析
“霜包”属于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语素及文化引申角度分析:
一、字面义解析
- “霜”:指空气中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凝结的白色冰晶,《说文解字》释为“露所凝也”,具有寒冷、纯洁的意象特征。
- “包”:甲骨文字形像胎儿被包裹于胞衣中,《康熙字典》载其本义为“裹也”,引申出容纳、隐藏、包裹物等含义。
二、引申义推测
结合二字特征,“霜包”在文献中可能指:
- 自然现象:被寒霜覆盖的包裹物,如唐代诗人王建《捣衣曲》中“重霜犹湿桂花包”可作参照;
- 象征用法:喻指外表冷峻而内含珍贵之物,类似“冷包裹玉”的修辞表达;
- 古代器物:部分方言或指以霜纹装饰的布囊,见于《齐民要术》记载的贮冰防融技法。
该词暂未见载于《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辞书,具体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定。建议参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进行规范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霜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注音
shuāng bāo(ㄕㄨㄤ ㄅㄠ)。
-
词义解析
- 白色花朵
特指如酴醾花等白色或霜色花朵,因花瓣密集、颜色素雅而得名。例如宋代梅尧臣《有折景福殿后酴醾花至者》中“蔟蔟霜包密,层层玉叶同”。
- 柑橘类果实
指经霜后成熟的柑橘,因果瓣被外皮包裹而得名。梅尧臣另一首诗《赠裴直讲水梨二颗言太尠答吴甘三颗以为多走笔呈之》提到“试擘霜包几瓣香”。
二、延伸说明
- 词源特点
该词属古典文学用语,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诗词或文献中,兼具自然意象与生活物象的双重比喻性。
- 权威参考
综合《汉典》及诗词注解,其释义具有一致性。
别人正在浏览...
昂霄耸壑白鸦八路薄殖边和尚边阑边衅薜带擘茧粗饲料大毛公箪笥飞鱼钩服采辅助单位公共建筑公帑怪里怪气裹挟蕙心兰质昏顽减克简诬角婢扃户酒势九朽一罢九堰狂流困恼擂石车良材连旬蠡见灵户鸾裀驴頽凝盼欠欠答答钱唐江却才荣施冗阘伤恸身高水花竖起脊梁私益簌落宿坛贪懒韬光敛彩贴巧铜钿吐口拖累误譌乌狼鲞下昼撷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