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扬雄 子。九岁时助父著《太玄》,早夭。事见 汉 扬雄 《法言·问神》。后因以指早慧而夭折者。 宋 苏轼 《悼朝云》诗:“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 童乌 与我《玄》。” 康有为 《赠龙冈先生》诗:“勿为 童乌 摧壮气,若为霜隼击高秋。”
(2).指早慧儿。 清 陈维崧 《虎儿行》:“鹤柴五日一休沐,膝下徧箸三 童乌 。”
"童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典故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词源与核心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法言·问神》:"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 原指扬雄早慧而夭折的儿子扬乌,后引申代指聪慧却早逝的少年。现代《汉语大词典》释义为"早慧而夭折者"。
语义演变特征
唐代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仲宣须和赋,释子伴书笺"句下冯浩注引《华阳国志》:"雄童乌,七岁预父《玄》文,九岁卒。" 可见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作少年才俊的代称,承载着对英才早逝的惋惜之情。
现代应用范畴
当代《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语用范围集中于古典文献与诗词领域,如清人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中"童乌已杳"的表述,现代汉语口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涉及历史人物评述或古典文学研究时仍具学术价值。
“童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历史典故和引申用法两方面解析。以下为详细解释:
原指历史人物
“童乌”最初指汉代文学家扬雄(扬子云)的早慧儿子。据《法言·问神》记载,扬雄之子九岁时便能参与讨论《太玄经》的创作,但不幸早夭。
引申含义
如需更全面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辞典》。
熬月子八一三事变不介入才绪策套抄札乘胜追击床锐大力滴里搭拉地土东金西木发散忿不顾身冯文炳公班宫奴衡馆后蹑浑蒙金公技蓺谲狂狂诞夔契苦胎朗耀领海邻家笛历意陋僻漫天过海梅妆默听鸟乱撇油蒨璨欠申钦恤秋士拳民全身取适汝坟睿龄森壁森敞少好水蛇腰随蓝殄世贴身体育馆通寇透光推收卫星城五德终始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