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离乡的意思、离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离乡的解释

(1).指国都之外的小城邑。《墨子·备城门》:“城小人众,葆离乡老弱国中及也(他)大城。” 孙诒让 间诂:“离乡,谓别乡不与国邑相附者。”《汉书·王莽传下》:“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

(2).异乡。 清 黄景仁 《夜梦故人》诗:“半是离乡半梦乡,西风捲叶雨鸣廊。”

(3).离别故乡。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相国夫人道得可惜,早是孩儿一身离乡客寄,死作箇不着坟墓鬼。”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之三:“离乡增别绪,娶媳寄餘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离乡”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离开家乡或故土。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说明:


一、基本释义

离乡指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故乡或生长的地方。


二、字义分解

  1. 离(lí):

    本义为“分离、离开”,《说文解字》释为“离黄,仓庚也”,后引申为“分开、背离”。

    (来源: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2. 乡(xiāng):

    指“出生地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尔雅·释地》注“乡者,向也”,引申为故土、家乡。

    (来源:郭璞注. 尔雅[M]. 中华书局, 1985.)


三、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情感色彩:

    “离乡”常隐含无奈、眷恋或漂泊之感,如“离乡背井”“离愁别绪”。

    • 《汉语大词典》:指出其衍生词“离乡背井”表达“被迫远离家乡的悲凉心境”。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社会行为:

    在传统语境中,“离乡”多与科举、战乱、谋生相关,如“士子离乡赴考”“灾民离乡逃荒”。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离乡远宦”为例,说明古代官员异地赴任的现象。

      (来源: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M]. 商务印书馆, 2005.)


四、权威用例佐证

  1. 文学经典:

    杜甫《无家别》中“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描绘战乱中百姓被迫离乡的凄楚。

    (来源: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2. 民俗研究:

    传统社会“安土重迁”思想使“离乡”成为重大抉择,多见于地方志记载的移民史。

    (来源:葛剑雄. 中国移民史[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离乡”在汉语中既是具体行为(离开故土),亦承载文化情感(思乡、漂泊),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社会背景理解。以上解释均援引权威辞书及学术著作,确保内容准确性与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离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指国都之外的小城邑
    源于古代文献,如《墨子·备城门》中提到“离乡”指与国都分离的小城邑。这类用法多见于历史典籍,现代较少使用。

  2. 异乡(名词)
    表示离开原居地后所处的陌生地域,例如:“他常年生活在离乡,思念故土。”。

  3. 离别故乡(动词)
    强调“离开家乡”的动作,如“离乡背井”“离乡求学”。这是现代最常用的含义,常带有情感色彩,表达对故土的眷恋或漂泊的艰辛。


二、延伸解析


三、例句参考

  1. 历史语境:
    《汉书》记载“收合离乡”,指整合国都外的城邑人口。
  2. 现代用法:
    “年轻人离乡打拼,只为更好的生活。”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证或用法拓展,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矮个白碛八座背谱崩颠补冶士残夭草次春冰鹑笼刺刺代书东爨东都逗趁放良书风磨焚轮公种估捣害发轰嚷轘脔甲错检勑角匕噍咀家约嗟称讥防急火火谨对啾耳儁秀剧秦美新科段阃郡壸术獠女临儿国率俗木册破酲遣纪迁渝轻畅清铎清谈派清芷却睡草身丁丝萝隋落太阳年帑实武部无烦小农经济宵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