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规錮 ”。谓划定区域,加以封禁。 汉 陆贾 《新语·至德》:“ 鲁庄公 一年之中,以三时兴筑作之役。规固山林草泽之利,与民争田渔薪菜之饶。”《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规錮山泽,夺民本业。” 李贤 注:“ 莽 制,名山大泽不得採取。”《宋书·孝武帝纪》:“百姓劳弊,傜赋尚繁……其江海田池公家规固者,详所开弛。”
规固(guī gù)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谋划手段实现对权力、资源或利益的垄断性控制,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是具体释义及用例:
垄断把持
指通过权谋手段独占资源或权力,排除他人参与。
例:《后汉书·宦者传》载“规固盐田”,指宦官集团垄断盐业资源。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543页。
谋占固守
强调以计谋占据并长期维护某种利益或地位。
例:宋代李纲《议国是》中“规固宠禄”,指官员为保住权位而钻营。
来源:《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421页。
“规”本义为谋划(如《说文解字》:“规,有法度也”);“固”指牢固控制(如《论语》:“君子固穷”)。二字组合后衍生出“以权谋垄断”的贬义。
当代多用于历史、政治学领域,描述特权阶级对资源的非法把控(如“规固国有资产”)。
《资治通鉴·唐纪》:
“藩镇规固兵权,不奉朝命” —— 指地方军阀把持军权对抗中央。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1956年,卷238。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
“豪强规固水利,民田尽涸” —— 批判地主垄断水源导致民生凋敝。
来源:《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10。
词语 | 侧重方向 | 情感色彩 |
---|---|---|
规固 | 通过谋划实现垄断 | 强烈贬义 |
把持 | 直接控制 | 中性偏贬 |
垄断 | 市场独占 | 法律术语 |
“规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进行区分:
指划定特定区域并实施封禁管理,常见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政令记载:
部分现代辞书收录了「稳定固定、不易动摇」的引申义项:
注:词义辨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邦贯不知所厝沧浪仓圣苌弘化碧长平驰魂宕魄重逢楚洁村末大餐房大客车地光动员令督统恶孰法典防除烦言辅邑钢砂狗窃购赎归宁鼓叫蛊胀湖广虎卧龙跳将虾钓鳖脚下戒绝矜张金朱科进窥睹篮板球雷声大,雨点小辽西疗忧辽越邈思鸣艚目波泥定疲驽千家万户青童壬佞杀收省口时望事状酸软缩尺糖醋尉迟恭巫马销熔孝孙邪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