缞服的意思、缞服的详细解释
缞服的解释
丧服。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四日,宣遗詔,上縗服见百寮。”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竇公 下阶大呼:‘树上人应是 陆贄 使来,能全老夫性命,能不厚报!’其人遂下,乃衣縗服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王 夜守灵幃,闻室中隐隐啜泣,大骇,疑为鬼。唤诸婢妾启钥视之,则二八丽者,縗服在室。”
词语分解
- 缞的解释 缞 (縗) ī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 缞 (縗) ī 编鹭羽为衣。 缞 (縗) ā 鹭首毛。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缞服”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丧服,特指古代中国在丧礼中穿戴的服饰。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读音:拼音为shuāi fú(注意“缞”不读作常见音cuī,而是shuāi)。
- 词义:指亲人去世后,家属或相关人士在守丧期间穿戴的特定服饰,象征哀悼与礼仪规范。
2.历史与文献依据
- 唐代韩愈的《顺宗实录一》记载:“上縗服见百寮”,描述了皇帝在丧期穿缞服接见百官的情景。
- 宋代王谠的《唐语林·补遗二》提到有人“衣縗服”以表哀悼,说明这一服饰在民间也有使用。
-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小梅》中,人物“縗服在室”的描写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丧服的用途。
3.文化背景
- 缞服属于中国古代“五服制度”的一部分,不同亲属关系的丧服材质、穿戴时长等均有严格规定。例如,最重的丧服用粗麻制成,称为“斩衰”(但“缞服”本身是泛称,不特指某一等级)。
4.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缞服”一词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当代更常用“丧服”“孝服”等表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丧服制度的分级或礼仪细节,可参考《仪礼·丧服》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缞服》的意思
《缞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装束华丽、体面、庄重。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缞服》由左边的“纟”(纟是纤维类字的意思)和右边的“畐”(畐是衣服上襟的意思)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纟”和“畐”,总共有12画。
来源
《缞服》是古代的一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衣服》中,用来形容朝廷官员的服装要华丽、庄重。
繁体
《缞服》的繁体字是「縗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缞服》字写作「縗服」或「縗」,「縗」是指一种丝织品,“”则是表示服装的补充部件。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缞服,给人一种庄重而高贵的感觉。
2. 她从头到脚都穿着华丽的缞服,引来了众人的注目。
组词
1. 缞絮:指用柔软的絮状材料装饰衣物。
2. 缞缚:指用绳索等捆绑缚裹。
近义词
华服、华丽、端庄。
反义词
朴素、简朴、朴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