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拍案而起的意思、拍案而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拍案而起的解释

[strike the table and rise to one’s feet] 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极为愤怒

芈氏大怒,拍案而起。——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拍案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pāi àn ér qǐ,以下为详细解释:

含义


出处

  1.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2. 现代用例: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一引用使该成语更广为人知。

用法与结构


示例


补充信息

如需更全面出处解析,可参考《东周列国志》或毛泽东著作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拍案而起:定义和来源

拍案而起是一个成语,形容因愤怒、激动或震惊而突然站起来的姿态。当人们对某事感到极为愤怒、激动或震惊时,可能会突然拍案而起,表达内心的激烈情感。

这个成语的源于明代杨慎《三十年河东》:“我一拍案而起,及笔直书告之。”所以,这个词的起源是指在愤怒或激动时,拍一下案桌,表达内心情感。

拍案而起:部首和笔画

拍案而起的部首是手(手部),它是一个常见的部首,常常与与手有关的汉字有关。

拍案而起这个成语由于字数较多,总共有11画。

拍案而起:繁体字

繁体字“拍案而起”:拍案而起

拍案而起:古代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然而,"拍案而起"这个成语的基本字形在古代和现代的书写中相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拍案而起:例句

1. 演讲者的言辞激烈,观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拍案而起的掌声。

2. 在听到这个令人愤怒的消息后,他拍案而起,发誓一定要找回公道。

拍案而起: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拍案叫绝、拍案而赞、起立、立即

近义词: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情绪激动

反义词:镇定自若、淡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