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埽地的意思、埽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埽地的解释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 孔颖达 疏:“初则燔柴於大坛,燔柴讫,於坛下扫地而设祭。此 周 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饗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世。’”《后汉书·张酺传》:“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 秦 灭六国,而上古遗烈埽地尽矣。”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俗书之误》:“至如‘暴’已从‘日’,又加‘日’而为‘曝’;‘然’已从‘火’,又加‘火’而为‘燃’……架屋叠牀,触目皆是,而字学埽地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埽地”为古代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1. 单字释义

    • “埽”读作sào,本指古代治河工程中用于护堤、堵口的特殊建材,以竹木、秫秸、石块等捆扎而成(《汉语大词典》)。
    • “地”指土地、河岸或工程区域,如《说文解字》释为“万物所陈列也”。
  2. 复合词义项

    “埽地”在《宋史·河渠志》中特指“以埽工修筑的河堤地基”,是水利工程的专业术语,例如:“凡伐岸为河,必先筑埽地以固其基”(《河防通议》引宋代河工文献)。该词现代已罕用,仅存于历史典籍及水利专业研究中。

  3. 词义衍生

    清代《治河方略》中扩展指“用埽料加固的防洪工程区域”,强调其功能属性。当代学者王质彬在《黄河水利史研究》中亦沿用此解,佐证其技术内涵的延续性。

(文献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汉语大词典》电子版;《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河防通议》水利古籍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埽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古代祭祀仪制
指在郊祀时于坛下扫地设祭的仪式,属于周代礼制中的简易祭祀形式。

二、比喻彻底清除或丧失
引申为将事物完全扫除或丧失殆尽。

注意:“埽”是“扫”的异体字,但“埽地”多用于特定语境(如礼制或文学比喻),与普通扫地含义不同。

别人正在浏览...

襃颂背军笔枕不足信蚕头马尾柴胡车马痴钝斥犯仇慝酬谢纯悫逴行蹿腾底子杜陵风雨手费筹风集函书滉样火车站夹厕挟忿嘉尚结茅惊浪警妙浸灌救难解危巨慝科课崆峒叟拉人下水连聚敛眉临职柳黛偻啰腼冒名门闺秀牛蘈蓬瀛侣霹雳大仙平假名情孽青苹风日曜搜补梭织嘽敦唐书贴兑通感团徽徒单推贤进善晩间贤关相喣沫僁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