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伐生的意思、伐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伐生的解释

残害生命。《管子·海王》:“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吾欲藉於树木。’ 管子 对曰:‘此伐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伐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面本义 "伐"指砍斫、戕害,《说文解字》释为"击也"(来源:《汉语大词典》);"生"指生命、生机,《易·系辞》载"天地之大德曰生"。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字面意为"戕害生命"(来源:《辞源》修订本)。

二、哲学延伸 在道家典籍中,"伐生"特指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管子·中匡》有云:"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累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静然定生,圣也。"其中"邪行亡乎体"即暗含伐生之意(来源:中华书局《管子校注》)。

三、医家阐释 《黄帝内经》将"伐生"与养生相对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指出违背四时阴阳规律会损耗生命本源(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注曰:"伐生者,非惟外邪能伤,七情过极亦足以戕真元。"(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类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警示过度消耗生命力的行为,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为:"违背养生之道,损害生命根本"(第三版第356页)。其语义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在哲学、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伐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伐生”指残害生命,多用于描述杀戮、暴力或对生命的不尊重行为。该词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强调对生命体的破坏性行为。

二、词源与历史背景

  1. 佛教渊源:部分资料提到“伐生”源于佛教概念,与“不杀生”的戒律形成对比,体现对生命价值的重视。
  2. 古代文献用例:最早见于《管子·海王》,记载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当桓公提议通过砍伐树木增加税收时,管仲以“此伐生也”反对,认为此举会破坏生态与民生。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词汇

五、注意事项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表达,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伐木”“伐薪”等字面义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敖言扮妆暴毙驳答不能够残替赤岭春明丛倚打并伙打噤弹空说嘴大业登山越岭笃贫飞爓富邻福田衣管情孤寡不谷故将好怀喝采篁笋话匣子活契加腹脚影金缸景阳钟絶句犒饫阬泽辽廓柳杞龙虎榜缦密梦泡门钥面首妙态阡阡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切中要害省户十室九匮噬吞蜀纸耸跸桃花太阳铁如意通办橐驼讬旨微澌伪体相率先考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