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仿宋体。详该条。
仿宋字(又称仿宋体)是汉字印刷字体的一种,其字形兼具宋体的结构和楷书的笔意,具有笔画匀称、横细竖粗、棱角分明、清晰易读的特点。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仿宋字是模仿宋代雕版印刷字体风格而设计的现代印刷字体。其名称中的“仿”指模仿,“宋”即宋代刻本字体。相较于传统宋体,仿宋字笔画更纤细挺拔,结构严谨,兼具手写楷书的灵动感与印刷体的规整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仿宋字”定义为“模仿宋代刻本字体的一种印刷体”。
起源:
仿宋字源于20世纪初钱塘丁氏兄弟(丁辅之、丁善之)创制的“聚珍仿宋”。他们以南宋《广韵》刻本为蓝本,融合楷书笔法设计出新字体,后成为现代仿宋体的基础。
来源: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字体发展史》。
标准化发展:
1950年代,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对仿宋体进行规范化修订,形成“仿宋体GB2312”等标准字库,被纳入国家汉字编码标准(如GB/T 231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汉字字形规范》(GB/T 2312)。
笔画特点:
结构比例:
字形方正,布白均匀,中宫收紧,重心平稳,适合小字号印刷。
公文书籍:
因清晰度高,仿宋体被《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指定为正文标准字体(如“国标GB/T 9704—2012”要求公文正文使用三号仿宋)。
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古籍排版:
广泛用于古籍重印、文史类书籍,以还原刻本韵味。
设计领域:
适用于印章、匾额、品牌标识等需体现传统文化质感的场景。
特征 | 仿宋体 | 宋体 | 楷体 |
---|---|---|---|
笔画粗细 | 横细竖粗,对比明显 | 横竖粗细差异较小 | 近似手写,粗细自然 |
棱角 | 锐利清晰 | 圆润含蓄 | 柔和无棱角 |
适用场景 | 公文、古籍、小字号印刷 | 报刊正文、大段文本 | 标题、书法感文本 |
仿宋字的设计与使用需遵循国家规范:
注:以上规范可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www.sac.gov.cn)查询。
仿宋字是印刷字体的一种,其名称源于对宋代刻本书籍字体的模仿。以下是详细解释:
仿宋字由钱塘人丁辅之、丁善之兄弟于1916年前后设计,最初名为“聚珍仿宋”。他们结合北宋欧体刊本字体特点,融合楷书笔画与宋体间架结构,创造出笔画均匀、刚柔相济的字体。
仿宋字分为长、方、扁三体,广泛用于书籍、报刊、包装及说明书等印刷品。其工整性也使其成为标语、公文等正式文本的常用字体。
最初仿宋字为方形,后逐渐发展出多样化形态。现代仿宋体在保留传统基础上,更适应数字化排版需求,成为中文印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阿章百川赴海白鳞百适扳龙附凤备御不当家花拉钗泽冲殻子抵忌定居而后放罢匪仪冯至改错惯习棺罩豪竹淮南八公郇庖护世四天王降谏见赠脚胫金断今是昔非鸡鹜相争君器孔多筐篚乐倡练队两体利口鷅鹠栗栗危惧厖大芒屩布衣缅怀片子僻字涩句期度寝荐期诺奇珍却老先生刃树剑山人味三谢伸舌头世雄硕师思洞缩版所后题柱客无干凈遐纪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