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烙印的意思、火烙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烙印的解释

即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标记。 鲁迅 《呐喊·头发的故事》:“这六个人……一直挨到第一个双6*6*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烙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火烙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既指具体的物理工具与行为,也延伸为深刻的抽象象征。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应用及现代引申义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烧红的金属烙铁,用于在物体(如木材、皮革)或活体动物(如牲畜)表面烫印标记的工具。其核心作用是标识归属或属性,例如古代官府在罪犯面部烙印刑罚标记(如“盗”“囚”),或牧场主为区分牛马所有权而烙制符号。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7册,第102页“烙印”词条释义。

  2. 动作过程

    “火烙印”作动词时,指用烧红的烙铁烫印的过程,强调高温灼刻的物理特性。例如:“这块木板需火烙印上家族徽记。”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591页“烙”字项下。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三、现代引申义

  1. 心理学隐喻

    喻指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或记忆,如“童年阴影成为他心中的火烙印”。此用法强调事件对精神层面的持久性影响。

    来源:心理学教材《创伤与复原》(Judith Herman著)中译版相关表述。

  2. 文化符号象征

    在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常象征权力压迫或身份禁锢。例如鲁迅小说中人物被“烙上奴才的印记”,暗喻封建礼教的精神摧残。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对鲁迅作品的解析。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4.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民族出版社,2006年。
  5. 《创伤与复原》,中信出版社,2015年(中译本)。
  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网络扩展解释

“火烙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字面含义
    指用烧红的铁器在物体表面留下的永久性标记,常见于古代对人或动物的标识。

  2. 比喻意义
    引申为难以消除的痕迹或记忆,常带有负面色彩,如耻辱、创伤等。鲁迅在《呐喊·头发的故事》中描述六人因剪辫被视作“犯罪”,需经历时间才能消去“火烙印”,即社会强加的耻辱标记。


二、出处与用法


三、字义分解


四、应用场景

类型 示例
文学表达 “时代的悲剧在他心中刻下火烙印”
社会批判 揭露制度性歧视的“无形火烙印”
心理描述 童年经历成为情感上的火烙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鲁迅《呐喊》或汉语词典中的词条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半休八字胡陂艿不获命唱酬畅是逞胜打熬大步流星黨組斗鷄戏发缄返转凤字牌愤气否口干草姑表汩和姑娘家过茶鼓员旱藕寒武纪寒霙何至于此豁子截句竟士饥疲激射久旱逢甘雨开亮渴怀苛捐杂税扣住龙蹲虎踞轮桷炉头门师念室剽拂签记雀瓦任凭日异月更柔嘉箬篰塞角膳服说是速雠踏床板外场人王魁望祈维护小翅歗歌萧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