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人的意思、道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人的解释

(1) [a 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 for a Taoist priest]

(2) 旧时对道士的尊称

(3) 称道教徒为道人

(4) [monk]∶和尚的旧称

详细解释

(1).有极高道德的人。《庄子·秋水》:“道人不闻,至德不得。” 王先谦 集解:“语又见《山木篇》,道作至。”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稟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以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諂黷者,贤人也。居寂寞之无为,蹈修直而执平者,道人也。”

(2).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汉书·京房传》:“法曰:‘道人始去,寒,涌水为灾。’” 颜师古 注:“道人,有道术之人也。”《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 汉 桓谭 《新论》:“ 淮南王 之子娉迎道人作为金银。”

(3).道教徒;道士。《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傕 使公卿诣 汜 请和, 汜 皆执之,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 傕 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宋史·吴元扆传》:“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明 汤式 《风入松·寓意》曲:“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

(4).*********;和尚。 汉 牟融 《理惑论》:“僕尝游 于闐 之国,数与沙门道士相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支道林 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支 曰:‘贫道重其神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竺法兰 在 简文 坐, 刘尹 问:‘道人何以在朱门?’”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晋 宋 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其姓则皆从所授学。” 清 张锡祚 《赠涧上僧》诗:“道人了观化,心止神流行。”

(5).佛寺中打杂的人。《水浒传》第四回:“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喫。’”《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鐘打勤劳的道人。’”参阅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道人道士之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人"一词在汉语中含义丰富,主要可从以下核心层面理解其详细意思,并参考权威辞书及典籍:

  1. 本义与核心指称:修道或修行之人

    • 此为核心含义,特指修习道教教义、方术或追求长生之法的宗教人士,即道士。古代也泛指修行佛法的僧人(后多称"和尚"以示区别)。
    •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指出:"道人"指"修道的人;道士",并举《宋史·吴元扆传》例:"乃集道人设坛,洁斋三日,百拜祈祷。" 此义项亦见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道教协会官网对道教神职人员及修行者的介绍亦涵盖此义。
  2. 宗教身份与职责:

    • 作为道教神职人员,"道人"常指在宫观(道观)中居住、修行,履行宗教仪式(如斋醮科仪)、研习经典(如《道德经》)、实践养生术(如炼丹、导引)的专职人员。其修行目标常与得道成仙、济世度人相关。
    • 来源依据:此内涵在道教经典(如《道藏》相关文献)及道教研究权威著作(如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中有系统阐述。中国道教协会官网对其成员及活动的描述亦体现此身份特征。
  3. 历史与典籍中的泛化用法:

    • 在古代文献中,"道人"有时泛指有道德、有修养的方外之士或隐逸高人,不一定严格限定于道教徒。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常被后世文人以"道人"口吻解读,此处更侧重其超凡脱俗的智者形象。
    • 来源依据:此类用法在历代笔记小说(如《世说新语》)、诗词歌赋及史书(如《后汉书·逸民传》相关记载)中可见。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古典文学研究文献。
  4. 口语化或古语中的尊称/别称:

    • 旧时也用作对僧侣、佛徒的尊称或别称(尤其在宋元时期)。如《京本通俗小说》中即有称僧人为"道人"之例。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被"和尚"、"法师"等取代。
    • 来源依据:此义项在《汉语大词典》及语言学著作(如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有明确收录与考证,反映了历史上佛道称谓的互渗现象。
  5. 现代汉语中的理解:

    • 在现代语境下,"道人"一词主要指向道教修行者(道士),尤其在宗教、历史、文化讨论中。其作为僧侣别称的用法基本消失,泛指隐逸高人的用法也趋于书面化或文学化。
    • 来源依据:现代权威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及主流媒体、学术出版物在涉及宗教文化时,均以此为主要释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相关语料库分析也支持此倾向。

总结核心释义: "道人"主要指修习道教、追求得道成仙的宗教人士(道士),是其最常用且权威的释义。历史上曾泛称僧侣或方外高人,但在现代汉语中,其核心指涉已明确集中于道教修行者身份。其内涵承载了深厚的宗教文化、历史变迁与语言演变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道人”一词的含义较为多元,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不同文化背景:

一、基本含义

  1. 道德修行者
    源自儒家思想,指追求道德修养、注重修身齐家治国的高尚之人,强调品德与行为准则。

  2. 道教相关称谓

    • 对道士的尊称,如“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
    • 广义上可代指道教徒,如《三国志》中提及董卓“常与道人及女巫祭祀”。
  3. 佛教及其他用法

    • 古代曾称佛教徒或和尚为“道人”,如《三国演义》中的记载。
    • 方言中亦指佛寺中打杂的人员。

二、历史演变

三、例句与文献

四、近义词辨析

“道人”含义随时代扩展,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献帝起居注》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扒杆抱拥迸坼贲育颤儿哆嗦朝宴传烛出豕败御楚酸词职稻粱打棋谱跌钱动物心理学洞溢诡俗过零丁洋寒雪会试火泉间不容瞚揃落俭汰计斗负才诫勅竭智尽力赍恨积休霁野醵醵骏骨牵盐居身库若干烈火烹油吏书马鞌绵软逆道泥墩墩女尚书碰壶皮鞾毗佐栖伏轻薄无知遒然囷鹿饶道人圈讪脸折巾十八界寿衣稳稳静静相濡沫相迕邪侈谢绝洗耳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