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定的意思、痴定的详细解释
痴定的解释
佛教语。谓枯坐无慧。 隋 智顗 《观音玄义》卷上:“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
词语分解
- 痴的解释 痴 ī 傻,无知:痴人说梦。痴钝。痴愚。白痴。 精神失常,疯癫:发痴。痴癫。 入迷,极度迷恋:痴心。痴情。 谦辞,白白地:痴长(僴 )(说自己白白地比对方大若干岁)。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
- 定的解释 定 ì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定稿。定数(?)(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平安
网络扩展解释
“痴定”是佛教术语,指修行者虽能进入禅定状态,但缺乏智慧观照,导致枯坐无慧、无法真正觉悟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该词由“痴”(愚昧、无明)与“定”(禅定)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愚昧的禅定”。佛教强调“定慧双修”,若仅有定力而无智慧,则陷入“痴定”,无法破除烦恼。
-
经典出处
隋代高僧智顗在《观音玄义》中明确提到:“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指出脱离智慧的禅定属于偏执状态。
-
具体表现与批判
表现为机械式打坐、执着于形式,缺乏对佛理的领悟。宋代冯时行诗句“敢将蔬笋拟甘鲜,清瘦肥痴定孰贤”,即以“痴定”暗喻表面修行却无实质进展的状态。
-
延伸用法
在文学中可引申为对事物盲目沉迷或僵化固执,如程俱诗句“君房素痴定不痴”,通过反讽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痴定”既是一个佛教修行警示概念,也被用于文学批评,核心在于强调智慧与禅定的平衡。需注意该词带有贬义,多用于描述偏离正道的修行或思维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痴定(chī dìng)这个词可以理解为“痴迷”或“固执地坚信某种事物”。它由“痴”和“定”两个字组成。
部首拆分:
- 痴:由疒(病)和支(扶持)组成,表示“病态的心智”。
- 定:由宀(宝盖)和丁(钉)组成,表示“坚定”的意思。
笔画:
- 痴(疒:疔+5画;支: 丨+4画)
- 定(宀:宀+3画;丁:丆+2画)
来源:
痴定这个词最早见于《红楼梦》一书中,形容贾母固执地相信某件事情。
繁体写法:
痴定的繁体写法为「痴」、「定」。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痴定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相似。
例句:
1. 他对音乐痴定了,每天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2. 她对自己的选择痴定地坚信着,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她的信念。
组词:
- 痴心:形容极度执着的心态。
- 痴迷:沉迷于某种事物,无法自拔。
近义词:
- 痴迷:沉迷、迷恋。
- 执着:坚持、固执。
反义词:
- 理智:理性,思考明晰。
- 通达:开明、开通。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