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枣的意思、嗜枣的详细解释
嗜枣的解释
《孟子·尽心下》:“ 曾晳 嗜羊枣,而 曾子 不忍食羊枣。”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菀》:“ 文王 嗜胆, 曾晳 嗜枣。胆苦枣酸,与众异也。”后用以指特殊的嗜好。 清 方文 《送姚若侯计偕》诗之一:“握椒吾最赏,嗜枣尔何奇。”
词语分解
- 嗜的解释 嗜 ì 喜欢,爱好:嗜学。嗜酒。嗜好(刼 )。嗜欲。嗜痂之癖(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枣的解释 枣 (棗) ǎ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
网络扩展解释
“嗜枣”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记载曾晰(曾子之父)特别喜爱吃羊枣,而曾子因孝心不忍再食。北齐刘昼在《新论·言菀》中进一步提到“文王嗜胆,曾晰嗜枣”,以对比不同人的特殊喜好。
- 本义:原指对羊枣(一种果品)的特殊偏爱,后引申为对某事物有异于常人的强烈嗜好。
二、词义演变与用法
- 比喻义:现代语境中,“嗜枣”可泛指对某种事物(如食物、爱好、行为等)的执着追求或独特癖好。
- 文学应用:清代方文在《送姚若侯计偕》诗中用“嗜枣尔何奇”表达对友人特殊喜好的调侃。
三、示例与延伸
- 例句:“他嗜枣般沉迷古籍,书房堆满旧书。”
- 注意:典故中的“枣”特指羊枣,但现代使用中不限于此,可灵活代指各类偏好。
四、总结
“嗜枣”从具体饮食偏好发展为抽象比喻,既承载文化典故,又具备语言延展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孟子》或《新论》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嗜枣的意思
《嗜枣》是一个成语,意思指喜好吃枣子,形容非常喜欢某种食物或事物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现代汉语拆分部首,可以认为拆分部首是口和木。嗜枣的拆分笔画是8画。
词源和来源
《嗜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部文献《尔雅·释义》。其中记载了许多成语的来源和解释。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喜好吃枣子的人。
繁体字
《嗜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嗜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嗜」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食七糟,吠兮羊」,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
「枣」字在古代写作「棗」,在字形上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例句
他真是个嗜枣之人,每天都要吃好几斤枣子。
组词
嗜好、嗜血、嗜见、嗜睡。
近义词
爱好、痴迷、迷恋。
反义词
厌恶、讨厌、憎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