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嗜枣的意思、嗜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嗜枣的解释

《孟子·尽心下》:“ 曾晳 嗜羊枣,而 曾子 不忍食羊枣。”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菀》:“ 文王 嗜胆, 曾晳 嗜枣。胆苦枣酸,与众异也。”后用以指特殊的嗜好。 清 方文 《送姚若侯计偕》诗之一:“握椒吾最赏,嗜枣尔何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嗜枣”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1.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下》,记载曾晰(曾子之父)特别喜爱吃羊枣,而曾子因孝心不忍再食。北齐刘昼在《新论·言菀》中进一步提到“文王嗜胆,曾晰嗜枣”,以对比不同人的特殊喜好。
  2. 本义:原指对羊枣(一种果品)的特殊偏爱,后引申为对某事物有异于常人的强烈嗜好。

二、词义演变与用法

三、示例与延伸

四、总结

“嗜枣”从具体饮食偏好发展为抽象比喻,既承载文化典故,又具备语言延展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孟子》或《新论》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嗜枣的意思

《嗜枣》是一个成语,意思指喜好吃枣子,形容非常喜欢某种食物或事物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现代汉语拆分部首,可以认为拆分部首是口和木。嗜枣的拆分笔画是8画。

词源和来源

《嗜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部文献《尔雅·释义》。其中记载了许多成语的来源和解释。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喜好吃枣子的人。

繁体字

《嗜枣》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嗜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嗜」字在《说文解字》中写作「食七糟,吠兮羊」,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

「枣」字在古代写作「棗」,在字形上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例句

他真是个嗜枣之人,每天都要吃好几斤枣子。

组词

嗜好、嗜血、嗜见、嗜睡。

近义词

爱好、痴迷、迷恋。

反义词

厌恶、讨厌、憎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