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ummer]∶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summer sun]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1).夏天。《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史记·李斯列传》:“冬日鹿裘,夏日葛衣。”《晋书·吴猛传》:“﹝ 猛 ﹞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小猎犬》:“八座某公,未第时,夏日常昼卧。”
(2).夏昼。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二:“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
(3).夏天的太阳。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唐 王贞白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诗:“ 庾楼 逢霽色,夏日欲西曛。”
(4).比喻态度严厉。语本《左传·文公七年》:“ 赵盾 ,夏日之日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公繁不秋荼,严无夏日;民知约法,未肯以狱。”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夏日汉语 快速查询。
“夏日”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夏天,即一年中气温较高的季节。例如《孟子·告子上》中“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韩非子·五蠹》提到的“夏日葛衣”,均以“夏日”代指夏季。
具体指代
可特指夏季的太阳,如“夏日炎炎”形容阳光炽热。此用法常见于文学描写,例如《夏日》诗句“糅进斑驳的夏日”。
比喻意义
引申为严厉的态度,源于《左传·文公七年》对赵盾的比喻:“赵盾,夏日之日也。” 意指如夏日般令人敬畏。
古籍用法
部分文献中,“夏日”也指夏昼(夏天的白昼)或特定气候现象,如《晋书》记载“夏日常手不驱蚊”,但这类用法现代较少见。
“夏日”既表示自然季节,也用于描述夏季的太阳或比喻严厉性格,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孟子》《左传》等文献。
夏日是指夏天的季节,通常是指阳历6月至8月之间的时期。在夏日,天气炎热,阳光强烈,大自然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夏日的拆分部首是夕和日,其中夕有三画,日有四画,合计七画。
夏日一词源于古汉语,它的意思是夏天的日子。在古代,人们用太阳的位置和温度来判断季节,夏日则指太阳位置最高,气温最高的那个季节。
夏日的繁体字为「夏日」。
在古时候,夏日的汉字写法和现在相差不大,依然是「夏日」。
1. 这个夏日,阳光灿烂,海边的沙滩是一个理想的度假胜地。 2. 夏日的夜晚,星空明亮,凉风拂面,十分惬意。
1. 夏日酷暑 2. 夏日炎炎 3. 夏日游泳 4. 夏日度假 5. 夏日时光
近义词:夏天、盛夏、暑期 反义词:冬日、寒冬、冬天
表态伯牙弦长戟德令灯草钉盘星杜浣花掇醍芳流風火墻风形感梦高僧格格不入公立广成官学生贵贱高下河阳红树挥攉胡问遂见惯司空基底饥黎进赴惊美几闼铿轰珂佩夸羡库收列籍临歧林宗折巾笼统鸾回凤翥昴降明德慎罚泥塑人派生箐峒若其施工食生不化叔公睡龙水陆杂陈水土不服遡风探视淘沙得金拓写天龟悇悑危天吴中仙舟小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