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维摩诘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 维摩 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宋 苏轼 《殢人娇》词:“白髮苍颜,正是 维摩 境界。”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2).即《维摩诘经》。通行 后秦 鸠摩罗什 译本。共十四品。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维摩,佛教专名,特指维摩诘(梵文 Vimalakīrti),意为“净名”或“无垢称”,是佛教经典中一位重要的在家居士。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人物指代
维摩是“维摩诘”的略称,最早见于后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该人物被描绘为古印度毗舍离城的富商居士,智慧超凡,精通佛法,常以疾病为由与文殊菩萨等辩论大乘教义,阐扬“烦恼即菩提”“入世修行”等思想。
名字含义
“维摩诘”整体意为“以智慧维系身心无垢”,象征破除尘世执着的境界。
佛教形象
维摩诘代表在家修行的典范,其“示疾说法”的典故(见于《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强调“心净则佛土净”,打破出家与在家的修行界限。
文学艺术影响
唐代王维取“维摩”为号(字摩诘),其诗画融合禅意,成为文人效仿对象。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等存有《维摩诘经变》壁画,展现其与文殊辩论的场景。
在特定语境中,“维摩”偶指:
权威参考来源
“维摩”一词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维摩诘的简称
指佛教著名居士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他是《维摩诘经》的核心人物,以智慧辩才著称,常以病态示现来阐释佛法深义。
例句:李商隐诗“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指《维摩诘经》
该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共十四品,内容以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的对话展开,探讨“不二法门”等思想。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6)提到“维摩”作为成语,解释为“在困境中保持信念”,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与词语拆分(“维护”+“摩擦”)的误解有关,需谨慎使用。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优先参考佛教相关释义。
安流百长百样玲珑半掐篦刀冰霾策望抄没丑饰淳行除替道馆簟纹點校对接钢笔套櫜弓卧鼓刮阴风故旧不弃喉唇恢弘祸讟讲论尖言尖语脚步狡好骄姱胶庠卷尺拒格剧令跼影奎光阃范吏房马官渺小鮎溜排出液破关轻笑伤心疾首石墩十二经时暑石罅说剑私视私注素膳天主教通式透河井吞纸抱犬悟发五经家无徒效灵歇工写物